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达人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烟标伴他乐融融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烟标伴他乐融融
人物:任进书 职业:公务员 年龄:55岁 达人语录:“我收藏烟标只不过是平民百姓的低档收藏,可谓花钱不多图个乐,精神上有个寄托,增添一点乐趣罢了。但没有想到,烟标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北京喜庆奥运夺冠航天英雄成功喜满堂,华夏春牛高歌工农大众含笑佳节春来到。”这是任进书于2009年春节前夕,用16种烟标牌子组成的一副迎春楹联。对他而言,烟标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着他度过童年,走进过农场,伴着他走过大桥,走进机关生活,烟标为他不同时期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乐趣,与他共享光荣与快乐。

老任说,收藏欣赏烟标,原不过是想有一种精神生活的寄托。他可万万没有想到郑州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会五次邀请他做专题节目,他收藏烟标的故事先后被收入《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郑州之最》等书。他现在是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中国卷烟包装设计印刷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收藏协会会员、郑州市职工烟标收藏协会副会长兼会刊《烟标研究》名誉主编,成了中国烟标收藏界的名人。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

开 端

“拍三角”是收藏的原动力

20世纪60年代,在郑州的男童,放了学或星期日,他们都特别喜欢聚在一起,玩一种叫“拍三角”的游戏。三角是由烟标折叠起来的三角形状的纸包包,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就是让儿童最快乐的玩具。玩时,两个男童各用一枚三角,弯腰在地上用自己的三角来拍对方的三角,烟标正版为正面,副版为背面,如正面拍翻成背面即为赢。

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游戏,承载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童年乐趣。故事主人翁任进书的收藏也是从儿时的“拍三角”开始的。

“大家乐此不疲,撅着屁股弯着腰,一玩就是好半天,技术好经常赢的人能获得众伙伴的尊敬和拥护,也正因为此,拥有三角的数量,也成为一个人‘财富’的标志。”今年55岁的老任已经到了怀旧的年龄,说起童年的游戏,笑容弥漫开来。“我就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三角图案精美,设计漂亮,于是忍不住把它们展开,压平后保存起来。”老任说,他尤其被风景名胜、体育、花卉动植类的三角吸引,一种美的追求在童趣中油然而生,这成为我早期收藏烟标的原动力。“我对郑州的‘彩蝶’, 安阳的‘孙悟空’、‘文峰塔’,开封的‘铁塔’,新郑的‘喜梅’,商丘的‘体育’,上海的‘中华’、‘凤凰’、‘牡丹’、‘青鸟’等烟标图案特别喜欢。”

结 缘

“大前门”香烟的诱惑

1971年,任进书到郊区下乡当知青,那时的香烟牌子很少,如郑州的“勤俭”、“黄金叶”、“邙山”,开封的“前进”,新郑的“芒果”。因为烟标的图案单调不好看,老任那时是时断时续收集。

1973年,中国开始生产过滤嘴香烟,烟标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国家取消烟标管理机构,全国各地许多烟厂就一股脑都生产“大前门”香烟。至今任进书手里保存有20余种郑州、开封、许昌、洛阳、上海、天津、青岛、营口等烟厂生产的“大前门”烟标。

可以说是“大前门”烟标的出现,燃起了任进书收集烟标的信心,他也由原来小男孩拍三角的无意识、无目的地保存到有意识、有目的地收藏,从此与烟标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7年1月,做了6年农民的任进书响应祖国的号召,只身一人踏上了为祖国修大桥南下的火车,成为九江长江大桥工地一线的建设者。那是一段辛苦的日子,唯一的乐趣便是收集烟标。

大桥工人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桥工们探亲从老家回来,为了显摆,都把自己家乡比较好的香烟敬给自己身边的桥工。那时候,由于贫穷,一见面敬香烟既是最基本的礼节,也是档次比较高的社会交往礼节。于是,武汉人带来了“大桥“牌香烟,图案为武汉长江大桥;南京人带来了“长江大桥”牌香烟,图案为南京长江大桥;商丘人带来了“黄河” 牌香烟,图案为郑州黄河大桥;甘肃人带来了“兰州”牌香烟,图案为兰州黄河大桥……这一枚枚精美的烟标,携着家乡的味道,又一次刺激了任进书,童心未泯的他再次把收集烟标当成了除了上班、学习之外的最大爱好。

升 级

回到郑州,进入收藏高峰

1983年8月,任进书回到了家乡郑州。虽然只是单位的一个锅炉工,但因收藏烟标养成的爱学习的习惯一点也没变。苦读3年后,任进书拿到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届自学考试毕业证,并转干。因为当时没有干部岗位,他以工代干,被安排收房租。“收房租是比较繁琐的工作,却有机会走进市直机关的千家万户。因为人缘好,住户得知他喜欢烟标后,纷纷主动将烟标送给他。”就这样,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任进书收集的烟标已有几千枚。

老任目前收藏的各类烟标已经2万余枚。在他收藏的烟标中不乏珍稀品种。如,郑州烟厂解放初期生产的 “管城”、“学习”、“大众”(红旗图)、“新时代”(3种);抗美援朝烟标 “黄金叶”、“和平鸽”、“统一”,早期烟标“国光”(许昌)、“红醒狮”(漯河)等。

“回郑州后是我收藏的高峰。中国烟标收藏自1983年起开始在南京、扬州、无锡、郑州、武汉、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兴起,形成了烟标爱好者队伍。一个偶然机会,我与中国烟标收藏界的朋友联系上,开始有系统、有目的地收集,有的是用以前那些宝贝换的,有的是直接拿钱买的,还有的是亲友送的。”

这个机会指的是1988年参加郑州职工烟标收藏协会,这是促使他收藏烟标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加入之后,他的眼界宽了,境界也更高了。

研 究

撰写烟标知识文章

“收藏烟标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精品还是不行的,一定要静下心来搞烟标专题研究,撰写烟标方面的文章。”1989年9月30日,任进书在《郑州晚报》上发表了《记录伟大祖国建设成就的烟标》一文,第一次把烟标上的知识介绍给社会,从此一发不可收。20年来,他在《收藏》《中国收藏》《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郑州政协》等各类报刊共计发表有关各类烟标文章100余篇。

由于收藏成绩斐然,他制作的《毛泽东之路》烟标专题集在无锡参加中国第七届烟标节暨“灵山杯”首届全国专题烟标收藏展览,并荣获银奖;2005年12月16日,《神州风采》烟标专题集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加“全国红色收藏精品展”,并被专家学者一致评为铜奖。

“我收藏欣赏烟标,纯属业余爱好,而且是‘好而不痴’,既不想‘从中牟利’,更不会‘玩物丧志’,而有了这个执著健康的爱好,反倒更能促使我心无杂念,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干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