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豫花面粉
        寻找背后的真相,还原事件的原貌,做向上向善的媒体,我们责无旁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奋进的日子】
在挫折中学会应对
豫花面粉

洗尽冤屈,从哭泣走向腾飞

一则“毒面粉”的不实传言使“豫花面粉”蒙受冤屈,在2004年10月,面粉厂几陷倒闭,损失惨重。4年多过去了,如今的“豫花面粉”停止哭泣,擦干眼泪,奋起直追,重焕生机。历史的长河中,记者依稀可感当年“独家责任”记者叩问真相、勇敢求索的身影以及责任新闻的力量所在……晚报记者 牛亚皓 文/图

【黑色的日子】 企业在传言中瘫痪

2009年2月15日,不紧不慢的一场新雨,使豫南干旱的大地又获甘露。

在驻马店上蔡县南郊,一位农民推着三轮车,看样子,他心情不错,回头看了看车斗里浇地用的水泵,咧嘴点烟。他背后是一家占地200余亩的厂子,大门内停着一辆卡车,等待装运一种“豫花”牌面粉。

下午1时,面粉厂办公室工作人员古艳霞在食堂匆匆吃过饭,快步来到招工办公室,这里,有人还等着应聘。隔着这间办公室的玻璃往外望,平静甚至稍显安静的厂房前,几名工人正拍打身上的白色,一下又一下,午后的时光淡淡度过。

如果不是约定重提旧事,谁会轻易触碰往年的那场梦魇?

5年前的古艳霞还是车间一名普通的女工,在她的印象中,那个突如其来的黑色10月下旬,她几乎每天无事可做,“手扶门框,一脸苦闷”,担心自己和亲人会失业,厂子会垮掉……

2004年10月下旬的一天,身在车间的古艳霞突然闲了下来。同事在一旁议论纷纷:“外界说咱生产的面粉有毒,估计厂子快撑不住了,我们都得下岗”。

“豫花面粉有毒?”这个令古艳霞哭笑不得的消息,最先是在湖北黄石市传起来的。当年国庆节期间,有小道消息说,有200吨“豫花”牌“有毒面粉”流入了黄石市场。当时的“豫花”面粉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经销商已发展到150多家,在黄石销售最好,月销售量在1500吨左右。

几天后,湖北媒体刊发新闻报道,“证实”“‘豫花’牌‘毒面粉’流入市场、工商部门全面清查”的情况。随后,武汉、天门、赤壁等地的工商部门也开始“围剿”“豫花”牌面粉。

“一听说我的面粉有毒,我都想跳楼!”尽管豫花面粉公司董事长刘跃进当时情绪激烈地要澄清事实,但似已于事无补。随着“毒面粉”传言的日益扩张,“豫花”牌面粉在全国各地遭受重创,销售门店被查封,已售出的面粉被勒令追回。面粉厂被迫停产整顿,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万元,陷入瘫痪。

【转折的日子】 四路记者披露真相

更为严重的是,“有毒面粉”的事情发生后,河南其他品牌的面粉诸如漯河“雪健”牌和平顶山“豫美”牌等都受到了严重冲击,销量锐减,且此事件引发外界对河南人形象的曲解。

意识到事件的深层次影响,2004年10月21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栏目特派出四路记者,分赴湖北、北京、郑州、驻马店,对此事进行了多日的跟踪调查,独家披露此次风波台前幕后的真相。

这是一场从天而降的冤案。生意对手之间的恶劣竞争最先导致了这场难以收场的惨剧。

自2004年10月25日起,《郑州晚报》“独家责任”刊出4个整版《“豫花”面粉蒙冤全调查》,引起强大反响。国内各大媒体尤其是网络纷纷转载,或将之置于新闻头条,或配以交流平台。广大网友对此事件反响强烈,一时间,在平面媒体之外的网络领域掀起了一场讨论风暴。

在相关声音的推动下,2004年10月31日,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判定“豫花”牌面粉“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为“豫花”面粉彻底洗清不白之冤。“豫花”面粉在艰涩的现实中重新恢复生产。

【涅槃的日子】 艰难蜕变获得新生

4年多的光阴逝去,现在的“豫花”面粉经营情况如何呢?

2009年2月16日上午,面粉厂办公室主任蒋卓英告诉记者,豫花面粉厂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集团公司(2007年成立),即大程集团属股份合作企业,现已拥有总资产14.9亿元,员工1350人,下辖河南省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天中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大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大程面业有限公司四个分公司。涉及制粉、挂面、手工面(手拍面)、烘焙及速冻食品等高科技粮食深加工业务。拥有5条国内先进水平的小麦粉生产线,12条挂面、手工面、碗面生产线,“豫花”牌面粉依然是集团公司的主打品牌,湖北黄石市依然是全国重点市场,事件核心的老主顾易永贵依然是湖北最大的经销商。“其实也不能否认,2004年事情澄清之后,更多人熟知了我们的品牌和企业,虽然当时我们受到那么大的创伤,是那么的心痛。”

4年多重新爬起和站立,在豫花面粉厂的老员工来看,这是一个艰难蜕变的过程。

“出了事情后,全国市场都受影响,在面粉行业我们的品牌被市场接受难度很大,说到底我们只有继续做好自己,销量才能慢慢上去。2004年,日加工小麦量不到300吨,目前是1300吨,今年4月份新的生产线投产之后可达到2500吨,年产高档营养挂面、手工面、碗面24万吨。”

目前,大程集团属股份合作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转化企业,集团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扶持建设的小麦加工转化企业、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基地和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

“企业遭到重创以后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思路的转变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董事长刘跃进告诉记者。

【奋进的日子】

在挫折中学会应对

老家在上蔡县蔡沟乡的刘跃进,与电影《刘跃进》中的主人公同名同姓,熟识他的人这样评价:“他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不善言谈。”他自己则说:“我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人的一生总有起起伏伏。”

刘跃进将这几年的经验与教训多次进行总结,“2004年‘有毒面粉’的失实报道出来以后,使我看到企业不能固步自封,正是由于不太会宣传和保护自己,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才给不负责任的经销商与媒体以可乘之机,肆意炒作,严重破坏了我们企业的形象。”

有趣的是,在得知电影《刘跃进》在拍摄,刘跃进第一时间注册了“刘跃进”牌挂面的商标,并多次试图与电影制作方联系宣传“刘跃进”牌挂面。“我们当初设想在电影里就出现我们的挂面的一个镜头和一个广告牌的远景就可以,但电影制作方要价太高,开口就是几百万,我们只好放弃了,很可惜。”刘跃进笑着说。

在用人方面,他认为要选对人,才能防止各地的经销商进行恶性竞争。“经销商要具有经济实力,重视产品质量,在中间流通、存放等环节不出差错。湖北的易永贵现在还是湖北最大的经销商,市场认可度高,在2004年事情出来后一直和我们厂保持紧密联系,我们合作多年,知道他人品不错。”

质检程度近乎苛刻

在刘跃进的经验里,如今的豫花面粉生产程序要求的严格程度以及面粉质检力度,都近乎苛刻,历史给这个品牌带来的阴影与紧张往往会在关键一刻浮出水面。“如今每个月到中旬、月底,我们都必须将所有正在运转的生产设备停下来,在两天之内进行大规模的检修和保养。”现在豫花面粉的生产线采用微机、PLC自动控制管理,刘跃进还引进了当今最为先进的德国全套布拉班德品质分析设备和仪器,建有完善的烘焙研发中心,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近几年来,“豫花”牌面粉先后荣获国家首批免检食品、国家及河南省“放心面”、“中国名牌产品”、全国政府采购“人民大会堂会议指定专用面粉”等称号,并被授予绿色食品证明标志使用权;2006年9月,“豫花”牌面粉又分别被确认为世界华人组织财富大会“人民大会堂宴会指定用品”,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授予营养强化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企业也同时被指定为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强化食品试点生产单位,这在河南省尚属首家。

“豫花面粉没发生过一次质量问题。”刘跃进说,每月10日这天厂内的所有高层、中层包括车间领导都要召开一次质量安全会议,气氛多数显得紧张。上蔡县质量监督部门会不定时地对“豫花”产品进行抽检,驻马店市上半年、下半年两次送检,而公司内部不定时抽检和定时抽检的次数也非常多。

“一般企业正常要求检验就行了,而我们企业,次数加倍。不能嫌麻烦,在经过2004年那次事件之后,我们将质量安全当成自己的生命去看待。”刘跃进颇有深意地说,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