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5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彰显正义的力量,弘扬社会的正气,做温暖温情的媒体,我们责无旁贷。
李学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李学生
不给儿子名誉抹黑

一个瞬间,改变数人的命运

四年前,李洪深只是一个在河南商丘老家颐养天年的普通老农民,种地、照顾孙女,闲来无事和村民扯扯闲话。四年后,他有个新的头衔——“商丘驻温州办事处主任”,这是在温州打工的老乡玩笑的称呼。改变是在一个瞬间。2005年2月20日16时55分,温州“金温铁路”黄龙段马坑隧道,火车呼啸而来,两个吓蒙的孩童呆立在铁道上,一个途经此地的农民工飞身跃上,将男童推了出去,又飞身救女孩时,两人被飞驰而来的火车撞飞,当场罹难。英雄叫李学生,是李洪深的儿子。晚报记者 王战龙 文/图

【他的父亲很正直】

帮农民工维权

那天起,李洪深和孙女成为温州常驻居民,他也贴上了“李学生父亲”的标签。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李洪深有点忙:接待记者、义务劳动、陪侄子去劳动仲裁。

侄子张玉东曾在温州一家塑胶厂打工,因机器故障,导致一只手伤残,在赔偿问题上和老板发生分歧,老板很嚣张,告诉张玉东“你随便去告,我上面有人”,张玉东并不知道老板上面有啥人,他所知道的是,跑了好多次,当地劳动部门的鉴定是“九级伤残”。

张玉东觉得有点亏,他在浙江省劳动部门做的伤残鉴定是“八级”。两个不同级别的鉴定,赔偿相差两三万元。老板坚持按九级赔偿,他说如果按八级赔偿,要拖个一两年。

“这摆明就是欺生!”李洪深不愿意了,他陪着侄子在各个部门跑了十几趟,并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李学生的父亲。

李洪深说,自己特不想拿儿子的名誉说事,每次拿出和儿子相关的物品,他如同再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现实情况是,不得不拿出来,“农民工维权难,那些老板不是给你一拖再拖,就是走关系玩猫儿腻!”

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维权,也是商丘老乡因工受伤,半年多时间,老板避而不见,拒付医药费。他刚到老板办公室门口,老板就把他们推了出去,嚷着:“你是农民工,我不接见你!”

“你不接见我,你们省长都接见我,你为什么不接见我?”李洪深有点恼火,从包里掏出一打关于李学生的报道和荣誉证书。

“你是李学生的父亲?哦,我没有说不赔偿,只是要去医院核实一下费用。”老板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周之后,老乡顺当地拿到了赔偿。

“别人知道我是李学生的父亲,他至少能够依法办事,不胡来!”李洪深说,“我不要求给与特权照顾,给个最起码的公平,不过分吧?”

几年来,李洪深参加的维权案件有十几起,他给自己定了两条规矩:一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亮明李学生父亲的身份;二是只要求公平公正,不胡搅蛮缠漫天要价。

找李洪深维权的,像张玉东这种亲戚关系很少,大多都是老家方圆数十里的老乡,素未谋面,没有任何亲戚关系。能够找到李洪深的,他几乎从不拒绝,李洪深很热心,免费帮忙,有时还得管饭,老乡们私下开玩笑,给了李洪深一个头衔,“商丘驻温州办事处主任”。

李洪深的热心在有些情况下例外,“违法乱纪的事不参与”,曾有个老乡因为盗窃被抓,托人找李洪深说情,他断然拒绝。

“不是我不帮忙,我说了能怎么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可能说我是英雄的父亲,国家就不判刑,把你放了?”李洪深说,“讨公道可以,说人情不行,我决不能给儿子的名誉抹黑。”

【他的父亲很热心】 一个月有十天都是接人,陪人找工作

除了维权,李洪深的另一份“工作”就是帮人找工作。火车站和劳务市场是他去的最多的两个地方,每次老乡来温州,他先去火车站接,然后陪着去劳务市场找工作。

李洪深现在居住的是当地政府提供的廉租房,30多平方米,每月30多元钱。他特意在阳台弄了一张床,专供前来找工作的老乡暂时歇脚。

“牛山北路是温州市正规的劳务市场,西山东路有很多小的职业介绍所,五马街主要是保姆介绍所……”李洪深对温州的劳务市场了如指掌。

在一些职业介绍所,李洪深已经是个“熟脸”,也有人知道他是李学生的父亲,偶尔会免交介绍费。

李洪深和孙女的生活费是儿子去世后,温州各界的捐款,每个月1500元,定期打到卡上,在温州勉强够用,他还是要留出一部分招待老乡吃饭,“别人人生地不熟,你咋好意思让别人在外边吃?”

在劳务市场,李洪深偶尔也会拿出儿子的荣誉证书,他说都是因为有些职介所,收钱后介绍不了合适工作,还不退钱,所以他就以此和他们理论。

“一个月至少有十天都是接人,陪人找工作!”李洪深说。最多的一个月,在外边跑了20多天,陆续经过李洪深介绍工作的有四五十人。

如果不是接待记者采访,李洪深上午要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每周三,是社区规定的义务劳动日,受到政府照顾的人回报社会。

李洪深的主要工作是捡垃圾、清除路边小广告。送记者出门的时候,他特意到社区办事处给负责人道歉,态度谦恭,“今天老家来记者采访,没有参加活动,下次我一定提前去,补上。”

四年,李洪深感觉自己变化最大的是着装打扮,以前随身携带的或许是锄头,现在他更习惯背着包。每次出门的时候,他都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包,包里面装着关于儿子李学生的报道、书籍和荣誉证书。

改变的还有别人对他的称呼,以前老家人不是喊他大名就是喊老李,现在只要说起,就会说“这是李学生的父亲”。

【他的女儿很争气】 我不要他们的钱,长大我会自己赚钱的

被李学生救起的孩子,每年都来李洪深在温州的家拜年,今年例外,因为李学生的女儿李敏。

李洪深说,李敏一看到被救的孩子,就想起自己的爸爸,表现得异常排斥,一声不吭,躲进房间哭,两三天不吃饭。

李敏哭着说:“爷爷,不要他们来咱家。”对于孙女的要求,李洪深有些为难,但还是委婉地将这个意思传达给了被救孩子的亲属。

四年过去了,李敏还没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即使有人无意提及,也能导致她几天不吃饭。过年的时候,有个熟人顺口问了一句“敏敏,想爸爸不?”一句话撕开了孩子尚未愈合的伤口,又是两天,水米不进。

李敏现在在温州市第十七中学读初一,上学的费用由温州晚报和温州市叶康松慈善基金会“百名孤儿健康成长跟踪救助活动”承担。

李洪深说:“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基本上不用操心,就是自尊心太强,受不了别人的热心。”有一次,在温州市区开会,一个老板听说李敏是李学生的女儿,于是他拿出200元钱,追着李敏跑了好几圈,李敏愣是不接。她一直给爷爷说“我不要他们的钱,长大我会自己赚钱的”。

尊重李洪深的建议,记者没有直接找李敏采访,李敏的班主任石老师说,李敏学习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内向,比刚来的时候好点,慢慢融入现在的生活了。

2月18日,距离李学生四周年纪念日还有两天。李洪深说按照农村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一是李学生的周年纪念日,他在家祭奠儿子,那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在老家,屋外大雪纷飞,李学生从温州打工回来了,那一夜,李洪深彻夜未眠。

“如果孙女考上温州这边大学还得待几年,如果考上其他地方的大学,就可以回老家了。”李洪深细说着自己未来的打算。

【他的邻居很怀念】 看到村里的路,就记得他

“向李学生学习!”商丘市睢阳区中华楼村,沿途类似的语句随处可见,白底蓝边的宣传语,已经有些褪色。李学生离去后,留给大家最为清晰的怀念就是“路和标语”。

“路和高压线都是(李)学生去世后修的!”村支书李学仙说,通往李学生家中的道路,一个小的指示牌上清楚地写着“学生路”。

村西北,有几个养鸡场、塑料壶厂,李学仙说村里本来没有任何企业,现有的企业也多是冲着“李学生”的名望,2005年以后投资的。如果不是李学生,村里投资建企业的目标或许是遥遥无期。

“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颁奖词曾如此评价李学生:他把自己的生命,浓缩成了短暂的几秒,刹那,就是永恒。滚滚车轮前,他的奋力一推,撼动了无数颗心灵。一个母亲的儿子离去了,另一个母亲的儿子活了下来。那一刻迎着火车傲立的身姿,永远凝固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家乡人看来,李学生的离去,留给他们的是一个改变的河南人形象。

在温州打工的张全友说,以前一听说河南人,招工企业不是很热情。现在找工作一听说是河南的,都会加上一句“哦,李学生的老乡?”

温州市一职介所的王秋梅说,以前河南人找工作,不是很容易,李学生事情发生后,很多人慢慢地以公平的眼光看河南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