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遭遇冷冬
□晚报记者 李雪 实习生 宋歌
本报讯 “初试成绩出来了,我考得还行。这几天比考研还紧张。”昨日,为了等待成绩多日睡眠不足的河南农业大学一名大四学生说。
大学生找个理想工作不容易
据了解,不少冷门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把教师作为就业的选择。“公务员太难考,几千人争一个岗位,教师相对容易,并且每年都会有不少岗位。”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的闫锐嘉已经开始着手复习了。“我已经上到研究生快毕业了,可是金融危机一来,去广州几次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位名叫乔晓宇(化名)的研究生告诉记者。由于学的是化学,没有特别对口的工作,她打算参加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另外,在非师范类院校就读的她还得考一个普通话水平证。在郑州大学的南北3号教学楼,每晚都有不少学子通宵达旦地复习考研。 “我从大一起就把各类考研讲座听了个遍,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报了“海天”辅导班的小黄说。
近半大学生要参加各类考试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大学校园里有近五成的学生准备参加各类考试,而不直接就业。郑大哲学系的小张和室友准备一场接一场地考,“研究生考试在1月份,公务员考试在3月份,到了4月份教师招聘开始,报关员考试在11月份,各项外语等级考试也穿插在一年中。我们哥儿几个豁出去了!”
专家不提倡盲目参加考试
郑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赵老师认为,虽然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是不错的就业途径,但盲目报考并不值得提倡。赵老师说,公务员考试的特点是重视考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考研则注重学生自身的研究能力。大学生应该以自己的兴趣为主,结合实力进行合理选择,况且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踏入社会汲取工作经验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