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由郑州师专、百花路艺术小学师生,河南盛世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及本报热心读者组成的200名志愿者,冒着春雨参加了由郑州晚报携手二七区执法局举办的“绿色行动周”植树活动。两个多小时内,志愿者在侯寨乡刘庄村共栽下1000棵树苗,建成晚报“文明读者纪念林”。
晚报记者 董洪刚 汪永森 詹莉莉
实习生 王进宣/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请假植树的“提水冠军”
昨日上午9时许,冰冷的雨水,丝毫阻挡不了志愿者植树的热情。只见他们穿着雨衣,挥锹掀土,有的挖坑埋树,有的抬水浇树,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晚报每次组织的公益活动我都参加。”在郑州市科技局信息中心工作的母玉军说,自己是晚报活动的热心追随者,“为了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我就跟领导请假,结果他竟很爽快地答应了,表示支持”。
“今天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提50桶水,这一趟是第46桶。”31岁的母先生两手各提一只水桶,来回给树苗浇水,大家推举他为当日活动的“提水冠军”。
“植树王”栽下18棵树
二七区执法局40位志愿者最早来到植树现场,与大家一道挖坑、放苗、培土、浇水,不时有工作人员提醒大家,要把栽好的树摇一摇,将培好的土踩严实。二七区执法局的葛先生一连植下18棵树,大家都亲切称他为“植树王”。
二七区执法局局长张家齐说,“多种一棵树,郑州就多一道绿荫,几年后,这里又将成为郑州一道亮丽的风景。”截至上午11时,200位志愿者种下了1000棵树。
红领巾抄下植树方法
细雨中,来自百花路艺术小学的学生们劲头十足,大人们帮忙他们还不乐意,“自己种下才有意义”。
11岁的王泽宁是五年级1班的学生,这个细心的小男孩今天可是有备而来。为了能种好树苗,他从劳动书上抄下有关植树的知识,纸条上写着“平原地区树穴的直径多为50~100厘米、深度……”
六旬老人种下10棵杨树
植树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老年读者的关注。“和学生们一起栽了12年树,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双手,给郑州增添更多绿色。”郑州孚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守勋已经67岁,他曾当过多年教师,往年的植树节总是带着学生绿化荒山,现在他又和工作人员一起把树苗小心翼翼地放进挖好的坑穴内。
62岁的崔金木老先生在百花路上居住,听说本报组织植树活动他早早报了名,昨天一早又骑着自行车赶来了,活动没结束他已经种下10棵杨树。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记者站的37名校园记者也种下了希望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