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5版:第一金融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惊蛇之美
聚宝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惊蛇之美
——史正学草书赏析
史正学 1933年出生于河南洛阳。196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校期间,直接聆听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的教诲,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首届毕业生。现为中国岭南派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中山书画院院长、郑州大学名誉教授、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日本禅画家协会会员、日本宗教画法学院名誉教授、澳洲多元艺术研究院委员等。
将进酒
水调歌头·沧浪亭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苍龙日暮还行雨
凉州词

谈到草书,人们常常以龙和蛇来形容。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欲学草书,……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萧衍在《草书状》中说:“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李白在《草书歌行》中写道:“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惊蛇之美,是草书艺术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史正学早年在广州美院曾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大师,是著名的岭南派画家,曾出版多册画集。其书法主攻草书,多位方家称其为“蛇草”。展读新著,品赏墨韵,让人沉浸于“惊蛇之美”的艺术享受之中!

惊蛇之美其一是“势”,即气势磅礴之美,这是视觉的第一印象。史正学先生书写了多幅长篇巨构,诸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赤壁赋》,乃至《千字文》等,均是竖行横卷、若江若河、任情恣性、纵意挥洒;凸现一种狂涛飞卷、长鲸喷浪之势;极显雄勇劲健、磅礴澎湃之概!

其次是“动”,即连绵疾动之美。诉诸视觉第一印象的“气势美”,是由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的。简约而飞动,居动以治静,是草书的突显特征。书论家崔瑗称其为“状似连珠,绝而不离”,孙过庭称其为“草贵流而畅”,张怀瓘称其为“如流水速,拔毛连茹”……史正学先生深谙此理,毫端时时云集水散,腕下处处风回电驰,纸上便产生出奔放、狂逸、流畅、飞舞的美感来!

其三是“变”,即飘忽变化之美。惊蛇,特别是“惊蛇失道”,“惊蛇入草”,更显示一种不规则性,无预测性,突折突转性等,常常随类生变,触遇成形,神化自若,变态不穷。这种“变”,既体现在笔画的简约构成,字形的斜正体位,更体现在墨韵的浓淡润枯,以及篇章的参差离合。左屈右伸,有开有阖,字字若仙,笔笔欲飞,众巧百态,无尽不奇,便是蛇草变化之美的意象。读史正学的草书,你会欣赏到这林林总总的飘忽变化。 王继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