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要闻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将投资150亿元建设城市道路
我省台湾游
下周二起可办通行证
省能源规划建设局
昨日挂牌成立
今年拜祖大典
央视将高清移动直播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这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商务部18日发出通报说,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务部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

商务部于去年11月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立案后,依据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从市场份额及市场控制力、市场集中度、集中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及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审查。

商务部经审查认定,这项收购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收购行为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

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收购行为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收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要求申报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可口可乐公司应商务部要求提交的修改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此项收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商务部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

商务部反垄断局负责人表示,反垄断审查的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自2008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共收到40起包括合并、收购在内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是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连锁反应]

可口可乐宣布不会继续收购汇源

记者从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获悉,可口可乐公司18日宣布,由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不批准对汇源果汁业务建议收购的决定,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将不能继续有关收购行动。

“我们很遗憾该项交易未能如计划进行,但我们尊重商务部的决定。”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说。

汇源果汁股价昨日跌19.42%

据有关消息,此次收购被否决带动汇源股价波动。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股价当日早盘停牌前收跌19.42%,报8.30港元。

[马上解读]

可口可乐失“面子”,汇源失“里子”

此次收购被否决,将对可口可乐以及汇源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需观察。

对可口可乐来说,这个跨国巨头此前一直谋求在中国市场继续做大。可口可乐公司日前就表示,未来三年在中国的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这笔投资还不包括投入汇源果汁的24亿美元。

记者第一时间向可口可乐公司发去采访提纲,该公司高层人士表示将接受记者采访并回答相关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可口可乐方面没有任何回音。

记者也在同一时间联系汇源公司,该公司一位专门负责新闻的刘女士表示领导都在开会,无法回答记者的问题,自己也不知道此事的相关信息。有媒体报道说,由于事发突然,两家公司高层都在闭门商讨对策。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对可口可乐来说,实质影响不大,更多的是某种程度上的“面子损失”,但对汇源来说,则或许会面临品牌和资金的双重损失。汇源之所以愿意接受可口可乐收购要约,是因为近年来存在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以及渠道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果能以一个好价钱卖给可口可乐,可以同时获得品牌、渠道以及资金的强大支持,而此次收购案被否决使这一想法完全落空。

收购遭否决并不涉及中国利用外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收购以及收购被否决本身,都引起国内外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不仅在于它创造了迄今外资在华最大的收购案的纪录,也在于它是《反垄断法》实施之后首个由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否决的一起收购案,更在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今后将怎样对待外资在华收购,如何吸引外资在华投资等诸多相关问题。

根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消息,今年1月、2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为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跨国企业降低了在华追加投资的力度,同时新设立企业目前主要持观望态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这会对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造成一定影响。而此次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标的额达到24亿美元,对于外商投资额下降的中国市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次商务部考量的重点,也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

此次收购案也引起国外媒体广泛关注。法新社18日在发出的新闻中认为,“这笔高达24亿美元的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案被看成是中国如何应用其新实施的《反垄断法》的一次考验。”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更大程度上还是从反垄断的角度进行的一次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涉及贸易保护或是限制利用外资的问题。从商务部上报、立案的案例数量来看,仅一例否决的案例并不能说明释放出了不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信号。相反,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作出反垄断的否定裁决,对于合理健康的利用外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赞赏的。本报综合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