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7版:中国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庆枪案后的城市生活状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重庆枪案后的城市生活状态
“3·19案”至今仍是谜,警方内部悬赏30万鼓舞士气人们似乎已经习惯警方的一系列行动,静静地等待事件结果
这就是案发地,现在已加强了戒备。
重庆警方挨家挨户地调查。
3月21日,案发地附近的地下通道进口处挂上了提醒牌。
警察在案发地附近排查。
重庆特警在街上巡逻。

“3·19案”至今仍是谜,警方内部悬赏30万鼓舞士气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警方的一系列行动,静静地等待事件结果

在这个3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把从军人手中掳去的枪支,就像一颗巨石投向了平静的湖面。哨兵遇害3个小时后,重庆各个警种都投入到侦缉工作中;案发翌日,重庆出动了更多的警力,全体待命;随后,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一系列的社会资源也被调动起来……3月26日晚,重庆哨兵遇袭7日之后,当记者再次走进这个城市,依然能看到有人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店里喝酒划拳,有人吃饱饭正准备支桌子打麻将,还有更多人照常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下班回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警方一系列的反恐行动,在静静地等待事件的结果。

被抢走的81式自动步枪有效射程400米

案发地是重庆高新区半山腰上的石桥铺八益建材市场,来过这里的人都觉得建材市场的形状更像一张“蜘蛛网”,上千家建材店包裹着成都军区驻扎在这里的一支部队,部队就在“蜘蛛网”的中央。

3月19日晚上7时42分,市场里的建材店五六点就打烊了,仅剩一些小店和烧烤摊还亮着灯。突然,爆出两记沉闷的响声。周边不知情的居民还以为谁家在放鞭炮,或者是在爆米花。事后人们才知道,那是枪声,就从不远处的部队营房门口传来。

两粒来自仿制军用手枪的子弹袭击了18岁的站岗哨兵。第二枪从后背穿过他的前胸,年轻的士兵倒在地上,他的胸章零落在旁,上面有血和指尖大的窟窿。蒙面枪袭者迅速抢走士兵的81式自动步枪,裹着灰色齐膝风衣,消失于羊肠小道。有人看见他跑到小巷尽头,上了路边一辆等候多时的出租车。

紧接着,被持枪歹徒逼退的另外两名哨兵上报了情况,这个城市即刻警觉。据警方介绍,那把81式自动步枪拥有几乎可以横跨长江的射程,其有效射程是400米,在2000米的范围内具有杀伤力,弹夹能够容纳30发子弹。照理枪弹是分离的,但重庆警方并没有证实这一点。

“时代在进步,这事应该更透明”

事发3个小时后,重庆警方各个警种向“蜘蛛网”中央聚拢。石桥铺方圆数公里的交通枢纽全被封锁。凭借一个积满尘垢的摄像头和目击者们拼凑的现场过程,抢匪的外貌被模糊地还原:高1.75米左右,皮肤黝黑,穿灰色风衣,头戴黑色线帽,背着一把窄长的挎刀。当晚,抢匪的基本线索就在这个城市的3万多名出租车司机间传开了。

此案很快在重庆的QQ群和论坛里沸腾起来,更多人把这起突发事件和前不久政府对“恐怖分子”的预警联系起来。在网络热议15个小时后,3月20日中午,重庆市公安局发出公告,向公众确认了枪击案的事实。“谣言止于智者。”中共重庆市委信访局一位官员说,“时代在进步,这些事应该更透明,不面对是不可能的。”

警方称,根据现场掌握的证据,枪杀哨兵并夺枪的事件被列入“反恐”范畴。

“最近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事实上,从3月14日起,“恐怖主义”的氛围就已经把重庆厚实地笼罩。自从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陡增的人口、幅员和影响力,让这个城市越来越受到现代化的考验。目前,这里有3000多万人口,高楼密集度居全国第四,见缝插针的渝中半岛,高密度更居全国第一。21世纪初,重庆已被列为中国7个反恐中心城市之一。它和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成为国家警力高度关注的地方。

3月14日、15日那个周末,在警察大范围巡视的同时,不少单位细化了安保措施,“注意无人认领的行李”,“最近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看到有异样的情况,赶紧离开”……3月19日上午,就在“哨兵遇袭案”发生的那个早上,重庆市公安局还召开了2009年工作部署会,宣布新一轮灭枪治暴工作的开始。

事发地石桥铺是重庆的IT中心,地处沙坪坝区、九龙坡区、高新区的交界。在这里,你可以见证重庆的冉冉升起:立交桥的一边很现代,高档楼盘林立;另一边则是庞杂的棚户区,俨然还是直辖市前的模样,路边小店的大喇叭喊着“跳楼大甩卖”或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3·19”案的发生,直接促成了“平安重庆”安保系统的全面升级。3月20日,重庆市各部队驻地门外,哨兵由平时的两个人增至五六个人,战士身后的步枪加上了近身搏击的刺刀。申请出门和入内成为特别费劲的事情。而中国电信在重庆江北的一家分公司,换掉了年老的保安。重庆市电视台的机房要求,记者编辑不能携包入内。

警方内部悬赏30万元鼓舞士气

3月23日,石桥铺八益建材市场里人流如常。在歹徒逃逸的石新路口,卖卷烟的老头跷着二郎腿,兴致勃勃地向熟人点评着听来的案发经过,像在说一段历史久远的评书,还不停地强调:“这是国家大事!”

“恐怖主义”在不同重庆人的脑海中,有着不同的轮廓。对于“80后”来说,“恐怖主义”是一个叫“半条命”的电脑游戏,或者几部成龙的港产枪战片;对于更年长的人,那是两次海湾战争和大洋彼岸的“9·11”事件,或者是一片空白。但在执行“反恐”任务的军队、警察眼中,“恐怖主义”是一个幽灵,它无所不在,无恶不为。

为了迅速缉拿在逃抢匪,案发第二天,重庆出动了更多的警力,全体待命。警方内部悬赏30万元以鼓舞士气。“从来没见过这么大阵势,就为了抓一个人。”一位重庆市民这样说。

“现在重庆连只蚊子都飞不出去”

案情至今还是个解不开的谜。这起谋杀究竟是“恐怖主义”,还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

2008年7月1日,上海发生“杨佳袭警案”后,社会上也曾有传言,袭警事件系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随后,发生在昆明的公交车爆炸案,也曾被警方定性为“恐怖袭击”。但直至另一起爆炸案发生后,云南警方才揭开了谜底,笼罩在整个城市头顶的炸弹阴霾,是一起报复社会的刑事案件。

3月26日,失枪第七天。排查仍在继续,范围进一步扩大,重庆警方面临巨大的压力。尽管外界纷纷揣测重庆“恐怖”事件后可能的心理阴霾,但重庆人对案子的关注明显在消退,激烈的讨论开始变成等待。一位住在检查点附近的居民感慨道:“现在重庆连只蚊子都飞不出去。”据《中国新闻周刊》

专家:“把预防工作做到极致”

(王大伟,中国公安大学教授,二级警监,中外警察比较研究专家)

记者:案发后,摆在城市管理者眼前最迫切的是什么?

王大伟:预警级别要马上提高。警察这个词,“警之于先,察之于后”。应该把预防工作做到极致。

记者: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欧美相比有什么区别?

王大伟:还不是一个级别。美国“9·11”之后,基地组织成员每年都在扬言要袭击美国,“9·11”死亡3000多人,反恐现在是美国的国策。英国已经和恐怖主义斗争了几十年,我念书时去过北爱尔兰,那个地方的军人就像在二战中一样,身上缠着子弹带进行反恐。中国人们的反恐观念需要逐步提高。现在我们的反恐演习更多是武警在做,希望广大群众逐步加入演习,让每个人都知道自救自护的知识与技能。

记者:恐怖袭击中如何处理人们的恐慌情绪?

王大伟:我完全支持重庆公安现在的做法,警方的反恐可能引起局部的恐慌,但请注意“公众免疫力”,就和接种牛痘一样,能激发人的自身免疫力。有人可能会指责公安机关动静太大,但请搞清楚孰轻孰重,动静闹大了可能面临指责和批评,而如果恐怖主义闹大了,就一定会给大家的生命造成威胁。

警方称,枪杀哨兵的人高1.75米左右,头戴黑色线帽,身上还有一把挎刀。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