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4版:晚报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柳大华:人生棋局 步步为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柳大华:人生棋局 步步为赢
下棋晚了就在街边睡,不用因为需要叫门而烦恼
开讲前,小朋友在会场地上下起棋来
棋迷竞猜活动热闹非凡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4月4日,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做客本报《晚报大讲堂》,面对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众多棋迷讲述自己特殊的“象棋人生”。一个有着50年棋龄的大师在楚河汉界旁的运筹帷幄,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非同寻常的人生感悟,在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娓娓道来……

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文

晚报记者 白韬 张翼飞/图

【人生棋局·缘】

兴趣引导 其乐融融

9岁就开始学棋的柳大华走进象棋的世界缘于大他5岁的大哥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的武汉三镇,有着非常浓厚的象棋氛围,“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有很多摆在街边的棋摊”。大哥就是受这种影响,从起初的观看,到后来自己琢磨,然后开始买棋书自己研究。

每次在街边看棋或者跟人下棋的感受、得失都是大哥回家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无形中让柳大华也开始接触了象棋。“刚开始下棋的时候,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赢,尤其是能赢大哥一盘(曾经两次拿过武汉市硚口区象棋比赛第二名的大哥,那时候在柳大华眼中是高不可攀的偶像级人物),后来慢慢发现其中的奥妙,象棋有着无穷的变化,每次下棋,都能感受到很大的乐趣。”就这样,柳大华慢慢“钻”了进去。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和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那时候每个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处于“放羊”的状态,而不像现在,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早教”,进而被家长送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然而在兴趣的指引下,柳大华已经真正开始了象棋训练:“现在好多孩子五六岁就开始学棋了,但在我们那时候, 9岁已经算是很早的了。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开始背棋谱,上学的路上脑子里也装的全是棋谱。”

那个时候最好的训练场所就是路边的棋摊儿,即便是13岁拿到湖北少年象棋赛冠军之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柳大华一放学“就泡到那里”。当时柳家住在一个有着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每到晚上10点大院就关门闭户,以致柳大华每每因为晚归而惴惴不安。所以学生时代的柳大华最喜欢的就是暑假:武汉的天气热,夏天夜里人们都喜欢睡外面,路边有很多“轴床”,下棋晚了就在街边睡了,不用因为需要叫门而烦恼。

已经59岁的柳大华用一句话简单总结了自己的人生:路走对了。而从9岁就踏入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的柳大华说:“我学棋并没有名师指点,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它引导并支撑我一步步深入。”所以当看到台下的听众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长陪同下的孩子的时候,柳大华特意提醒:“象棋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必须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能强求。”而对于有兴趣的孩子,大师也特别提出了忠告:“有兴趣,并不代表着可以沉溺其中,七八岁的孩子,每天下棋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以两三盘为宜,下完之后找老师总结总结,这样就会慢慢提高。”

【人生棋局·道】 扬长避短 为我所用

“这是1981年五羊杯决赛那一盘”,记忆超群练就盲棋水平

在周六的讲座结束之后,一位郑州的老棋友来到柳大华面前。“刘清坦!”柳大华脱口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并热情地打招呼。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位熟识的老友,两人只是在多年前的一次活动中有过接触,此后再无联系。小小的细节,显露出的却是大师的超常之处:过目不忘。

柳大华记忆力之强,在象棋界无人能出其右,这方面即便是胡荣华等大师级的人物同样自叹弗如。1996年,粤沪象棋对抗赛在上海嘉定举行,身为湖北人的柳大华作为特邀嘉宾到会。在开幕式当晚,主办方做了一个大蛋糕,蛋糕上用奶油做出了一副棋局。当时主持人给切蛋糕的胡荣华出了一道难题:必须说出这个棋局的出处。胡荣华只得求助柳大华,后者随即给出答案:“这是1981年第二届‘五羊杯’决赛你胜杨官璘的那一盘。”

对于自己超群的记忆力,柳大华也是在练棋的过程中发现的。由于特意摆一次棋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柳大华就经常采用另一种训练方法,背棋谱,这样可以一有空闲就训练。兄弟三人在晚上关灯上床后,也能躺在床上用嘴来下两盘再睡。“起初能记个5步6步 ,后来越来越多,逐渐就能记住全局了,而在这样过程中,本身又是对记忆力很好的训练。”

已经纵横棋坛50年的柳大华很清楚自己的强项与弱点:“我的优势在于记忆力,但在精力集中方面存在欠缺。像李来群、许银川,他们能在比赛开始后很快进入状态,哪怕旁边有人打架也不为所动。”

【人生棋局·魂】 苦心孤诣 信念坚定

插队7年陪伴他的只有象棋,没有对手就研究棋谱

“在下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再没有提高,而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坚持,因为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放弃。”柳大华对棋友们说,“我个人在下棋过程中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而每次挺过去之后,就发现自己的水平有了一个飞跃。”

如果说在棋盘上的坚持还相对容易些的话,生活中的坚持,尤其是在看不清楚前途的时候,就困难得多。1968年,柳大华迎来了他此生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坚持。那时候,他作为知识青年到湖北安路县插队,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象棋比赛也被列入“封资修”范畴而取消。

和柳大华一起插队的有11个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家庭成分”让他在其他同学都陆续回城之后,仍不得不独自一人留下接受“再教育”。在安路乡下,他一待就是7年。孤独与郁闷中,陪伴他的只有象棋。“虽然当时禁止了,但我坚信,作为我们的国粹,象棋比赛迟早要恢复,找不到人下棋,我就自己看棋书,背棋谱。正是这个信念支撑了我7年。”柳大华说。1974年,柳大华终于迎来了转机,停办多年的象棋比赛恢复了,柳大华以湖北省第一名的身份晋级全国总决赛,获得了第33名。

1978年,回城后又当了3年锅炉工的柳大华被调至湖北省体委。调动过程中,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他没能通过政审,最后历尽波折,柳大华才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专业棋手。一手将柳大华调入体委系统的老一辈全国象棋冠军、湖北象棋队教练李义庭事后说:“之所以费这么大劲儿要把你调进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棋下得好。”而对于自己为什么能把“棋下得好”,柳大华只有两个字:坚持。已经年近六旬,自认已经过了巅峰状态的柳大华说他还会坚持下去:“每个人的信念不一样,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就退出棋坛了,但我不,只要能下,我还会下下去。”

【人生棋局·悟】

修身养性 客观从容

小时暴躁,输给哥哥后拿了把菜刀把“老帅”一劈两半

“下棋于我而言,不止是一种谋生手段,也不单单是胜负,下棋的过程也是磨练性格的过程,对思想修养,对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都有极大的帮助。”柳大华说。

小时候的柳大华性格很是暴躁,刚刚学棋的时候缠着大哥下棋,结果自然是屡战屡败,但好胜的柳大华绝不轻易罢休,非要赢一盘才放大哥走。有一次,大哥有意露出个破绽却被他识破,认为受了侮辱的柳大华一怒之下到厨房拿出菜刀将“老帅”一劈两半。“其实后来想想,很可笑,当时光想赢,但赢靠什么呢?靠的实力,你实力都没达到,怎么可能赢呢?”多年以后,柳大华回忆起当年的“暴躁”时,如是说。

而随着自身实力的提高,情况又有了变化。“很多对局中形势大好,但其实这个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很可能让你大意,从而走出败招。”柳大华说。

但在身经大战恶战无数的大师看来,最关键还不是败招,而是败招之后的心态:“这个时候人最容易懊悔,最容易想如果不是走错了,就如何如何,于是憋着劲儿要把优势找回来,一定要重新赢下来,但在这种心理下往往赢不了。”

“ 其实冷静客观地想,什么局面是最好的?是在走错这一步之前,但是悔棋已经是不可能,这个时候要做的是,争取回到刚才!不要认为这是在走回头路,冤枉路,在事实已经发生之后,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其实在人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在做错一件事情之后,应该如何考虑问题?很简单,努力回到从前!”大师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