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的年薪数字再次刺痛民心
又见到振奋的数字: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229元,日平均工资111.99元。(4月9日新华网)
平均工资统计数字每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大部分民众收入低位徘徊却一如既往。就是这样一个完全脱离民众实际情形的数据,年年发布,意义何在?
这是个数字游戏。农民工,以及普通私企工作人员,还有个体就业的城里人,基本不在统计范围内。不关注大部分民众真实的生活质量、生活感受,类似这样的统计数字,更像是在粉饰收入差距极大,社会公平问题突出的现实。
收入差距过大,是分配问题。而本质上说,分配问题的核心,是社会公平问题。城市里最脏最苦的工作,主要被农民工做了。但这些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涨了数次。这种增长,有政策考虑,但至少忽视了公平。银玉芝
要“面子”怕“担当”的思维可休矣
世界银行4月8日发表报告:虽然中国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但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4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为什么一直跟不上国际标准?国情和国力恐怕也是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理由。因为如果提高贫困线,就意味着扶贫对象大量增加,政府要有更大的“担当”,就像世行建议的那样,必须新增1546亿元投资。
我们知道,数据和标准是表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的主要形式。一个常识是,先有事实,再有数据与标准。数据与标准是用来反映事实的。但个别政府部门的行为恰恰相反,为了追求“政绩”和“面子”,为了宣扬“形势一片大好”,用数据与标准来制造“虚假事实”,似乎已经形成“潜规则”。这样既有“面子”又不用“担当”的“皆大欢喜”之举,在行政领域是大面积存在的。叶树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