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7版:中国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去过北极南极,这辈子不遗憾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坠海的“雪龙号”舰载“直九”被打捞出水
失踪机械师杨永昌还没找到,他常念叨这样一句话
“去过北极南极,这辈子不遗憾了”
杨永昌(左三)曾和同事们在舰载直升机前合影
失事直升机机骸被打捞出水

坠海的“雪龙号”舰载“直九”被打捞出水

失踪机械师杨永昌还没找到,他常念叨这样一句话

4月12日22时55分,“东海救111”轮成功将“雪龙号”南极科考船租用失事直升机机骸打捞出水。但搜救人员并未在机骸舱内找到失踪的机组人员杨永昌。昨日,搜救工作一直未停。据同事介绍,杨永昌常和身边的人说:“去年去过北极,今年又来了南极,这辈子不遗憾了。”

最新进展

搜救仍在继续

据了解,12日11时20分许,舰载直升机在完成科考任务从“雪龙号”返回驻地时失事坠入海中。当日20时15分,上海外高桥水域海通六期码头附近,搜救人员发现了机骸。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捞工作,23时01分,“雪龙号”舰载直升机“直九”的机骸被放置到了搜救船的甲板上,但搜救人员在机骸舱内并未找到失踪的机组人员杨永昌。记者在现场看到,打捞上来的直升机已不见了螺旋桨,橘红色的机身也有所破损。

昨日上午,记者在上海外高桥五号沟水域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极地码头看到,“雪龙号”安静地停靠在这里。不远处的海面上,驶过两艘搜救船,仍在全力搜救失踪的机械师杨永昌。

12日晚,杨永昌的家属已经到达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说,目前还没有和杨永昌的家属见面。而其他3位获救机上人员的家属还没抵达上海。

上海海事局宣传处主任周正保昨日透露,海上失事并不罕见。通常情况下,事故发生24小时后,失事人员就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性了,一般会停止搜救。不过,截至昨日中午12时,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失事细节

坠机前曾撞上“雪龙号”

事发时,直升机上有两名飞行员和两名机械师,4人均为男性。目前,机长杨华以及李宝辉、唐立君已被救起,且无生命危险,机械师杨永昌失踪。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值班人员介绍,飞机在起飞1分钟后坠海。目击者陈先生称,飞机当时仅飞出60多米即落海,坠落前曾与“雪龙号”船体发生过碰撞。陈先生说:“我当时就站在事发地正前方,看到坠机后有人套着救生圈从飞机里钻出来。”

伤员情况

3人已脱离危险

记者昨日上午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了解到,在事故中获救的3人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伤势基本稳定。其中,杨华、李宝辉已能下床行走。唐立君由于头顶有裂伤,仍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观察。该院胸外科医生毛小东说,在治疗过程中医院对伤员加入了辅助性的心理治疗。“我们没有专设的心理科,因此是由治疗医生在治疗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毛医生说,“杨华和李宝辉的心理素质很好,基本没有太大起伏。进行复查后,他们就能康复出院了,不会留有后遗症。不过,他们一直都不愿再谈事发的经过。”

“战友”眼中的老杨 脾气很好,不爱睡懒觉

执行第25次南极科考任务返回到武汉的科考人员张胜凯说,他和不幸坠海失踪的机械师杨永昌,是每天吃住在一起的“战友”。“雪龙号”在中山站和冰穹出发地之间常需要做各类测量,由于无法徒步运输负荷很重的各种机械或生活用具,全靠直升机来回运送。

张胜凯回忆说:“56岁的老杨脾气很好,每次装卸货物时,他都干得很卖力。”在“雪龙号”上,机师组和其他队员一起吃饭、休息,大家都亲切地叫杨永昌为“老杨”。

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的唐山小伙子李方明说:“ 为了让直升机装上尽可能多的物品,而且要保证飞行安全,我们经常听老杨讲课。老杨给我的印象是个很温和的人,身高1.7米左右,说话带着很浓的东北味儿,不过他平时说话并不多。他平时不爱睡懒觉,早晨经常去外面散步。好几次我早上出去拍日出,都能碰到他。”

武汉大学去中山站进行绝对重力点测试的高级工程师赵珞成和老杨同在“综合组”。据他回忆,进行重力点测试时,重力网10个网点,有7个在海中岛屿上,全靠舰载直升机运着重力仪和GPS定位仪到处飞,“老杨可出了不少力,还帮我们搬仪器”。赵珞成和老杨住在“生活洞”的同一层,每天老杨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不执行飞行任务时,他就跑到“雪龙号”的驾驶舱,做全天候的“船员”。“他每次从驾驶舱回来,都会或兴奋或沮丧地带回各种消息。老杨常和身边的人说,‘去年去过北极,今年又来了南极,这辈子不遗憾了’。”

4月10日,赵珞成在“雪龙号”上还遇到老杨,当时老杨高兴地说:“还有两天就能回家了。”想起这些,赵珞成难过地说:“没想到,两天后他竟然出了事。”

救援现场 落水10分钟后就被救起

据“雪龙号”船员吴先生回忆,事发时他正在吃午饭,突然听到一声奇怪的巨响,他赶紧从窗口探出头去张望,此时海面上的情况让他大吃一惊:那架原先停在“雪龙号”停机坪上的直升机就落在距离船右舷约70米的水面上,而且隐约能看到有3名机组人员漂浮在飞机旁。“雪龙号”上的船员们立即展开紧急救助。“我们先拉响了救生警报,然后赶紧把船上的救生圈、救生衣向落水者抛过去,同时还放下了舷梯,希望他们能抓住这些救援设施。”吴先生说,其中一名落水者很快就抓住了救生圈,另外两人则攀附在尚未完全沉没的直升机机身上,顺着水流渐渐向吴淞码头方向漂去。

当时正靠泊在五号沟极地中心码头附近的“海巡21轮”也迅速采取了搜救措施。12日11时25分,救助艇就从水中救起了1名落水人员,两分钟后,另外2名落水者也被救起。很快,直升机就沉没了。吴先生说:“他们落水10分钟后就被救起来了。”

原因不明

否认“心理疲劳”的说法

针对“工作人员怀疑‘雪龙号’失事直升机因机械故障导致坠落”的说法,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表示,目前事故原因尚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飞机坠海不存在检修失误的问题。

据吴金友介绍,“雪龙号”舰载直升机每次起飞前都会进行非常仔细的检修,12日也不例外,因此不存在“检修失误”的问题。吴金友还透露,12日上午,由于雾非常大,所以原定于早上8时起飞的“直九”直升机将起飞时间推迟了3个小时,直到中午才起飞,“而且起飞的时候天气情况没有问题”。

事发后,还有一种说法是怀疑“飞行员因长期在极地工作产生心理疲劳”而造成事故。对此,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副领队秦为稼昨日表示:飞行员杨华没有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而李宝辉已提前20多天回来,所以这种猜测不可靠。

负责进行心理辅导的心理专家、第25次南极科考队员闫巩固说:“队员们都要经过‘过三关’的考验,心理素质都是过硬的。第一关是现场行为表现,比如队员们要进行冰中脱险、结组攀登、雪地露营等一系列训练;第二关是心理测验,包括抑郁测试、焦虑测试等9个问卷约500道题,一上午的时间就必须完成;第三关是专家和每一个队员单独对话,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据《法制晚报》《天天新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