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周炜卿 通讯员 王合实 康振林 文/图
本报讯 昨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巩义发行站站长张友林一行带着本站职工捐款购买的生活用品,来到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穿山引水工地,表示要为北庄群众摆脱饮水难题尽点力。
北庄引水工程感动发行员
2008年12月,本报曾连续报道了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为改变缺水贫困的面貌,村民自筹资金要开凿800多米的山洞引水入村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巩义发行站的职工为北村人的愚公精神所感动,纷纷捐款,购买了大米、面粉、花生油、挂面、大肉、手套等物品,由巩义发行站站长张友林带领本站职工将这些物资送到了北庄村。“尽管我们的工资不高,家庭也不富裕,但大伙儿还是愿意尽微薄之力,支援北庄村引水工程。”张友林说。
发行员王占锋说:“我和爱人都在发行站工作,每人月工资不足千元,家中还有年迈的奶奶,父母身体也都不好,我们家住的房子一下雨就漏,墙体早已裂开能伸进手的缝隙。但从报纸上看到北庄村为了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村民自筹资金开山引水,我被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俺两口捐了200元钱,确实不多,可这是我们的心意。”
4月20日上午,巩义发行站职工纷纷向北庄村引水工程捐款时,前来调研的巩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建伟掏出300元说:“来,也算我一份。”
工程进度过半,资金缺口较大
记者询问整个工程预算需要多少资金,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周说:“按照专家们的测算,打通这条2米高、2米宽、866米长的隧道,再修两个大水库,共需资金495万元。现在已经花去了40多万元,还有相当大的缺口。”
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开挖的穿山隧道总长866米,目前已经挖了560米,工程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村民们出钱出力,人人都为工程作贡献,我贷了2万元的款投了进去,村委会主任康大娃也拿出了2万元,副支书康敬彬拿出了1万元,村委会副主任杨三保拿了5000元,就连大学生村官赵武帅都拿出了500元。”
一旁的赵武帅显得有些腼腆,他对记者说:“我本来就是北庄村人,当年由于北庄村里缺水,我父亲找不到对象,就到回郭镇做了倒插门女婿,我随的是母姓。去年我被录用为大学生村官,首先报名要求到缺水的老家来工作,我要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奋斗,不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后山的水引过来。”
村委会主任康大娃介绍:“穿山隧道的施工人员基本是半尽义务,他们干的是又苦又累的活儿,拿的是微薄的工资。村里的人送钱的、送吃的、送穿的都有,村里的小企业也纷纷捐款。尽管是杯水车薪,但再难,我们也决不让工程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