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没了“大辫子”车
4个老外来郑拍电车
□晚报记者 张华/文 通讯员 周锐冰/图
本报讯 天天看着“大辫子”电车,郑州人对电车早就不稀罕了,而前日下午,3个英国人和1个澳大利亚人却组成团来中国拍“大辫子”,其中一站就是郑州,因为在欧洲早就没有“大辫子车”,喜爱大辫子的他们想在世界各地留下“大辫子”的身影。对于“大辫子”电车,作家Avid还与郑州有段故事。
前日下午,郑州电车公司迎来了两位外国同行还有两位作家,其中三人为英国人,一人为澳大利亚人。两名司机皆是电车司机,一人从15岁起就开始搜集各种车票。已经60多岁的他们早已退休,因为共同喜爱“大辫子”电车的爱好,5年前,组成团在世界各地拍摄“大辫子”的身影,在欧洲“大辫子”的命运早已终结,被地下轻轨替代。这次来到中国,选择10个城市进行拍摄,前日从上一站青岛来到郑州,一路追寻到郑州电车公司。
第二次来郑州,英国作家Avid有着不同的感受。10年前他来到郑州,当时的101路电车还是两节的大通道,他乘坐101路时,车上人很多,而新奇的他却在不停地拍照,到火车站下车时只顾高兴的他,不慎将自己珍贵的相片资料遗忘在了车上,结果被细心的售票员叫回来还给了他。感动的他从此记住了郑州电车这个名字。
有了这次难忘的邂逅,Avid说他再也无法忘记。自从他们那里的电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很想再见一见电车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郑州,于是10年后他再次来到郑州电车公司,而这次的电车已经变成无人售票,迎接他们的竟是新型的电车,喜出望外的他们赶紧拿出“长枪短炮”忘情地拍摄。最后还不忘和钟情的“她”合张影。前日下午匆匆拍完后,他们又赶到下一站武汉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