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法》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地震应急知识教育
将纳入教学内容
本报讯 昨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国务院法制办、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卫生部、公安部等7部门联合召开全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电视电话会议。记者获悉,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学校应把地震应急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在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等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由于平时开展了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师生在地震发生后的1分多钟的时间里成功脱险,无一人伤亡。因此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是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防震减灾法》规定,学校应当把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学校、医院防震标准要高于当地建筑标准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据统计,我国约有40%的地震检测台站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些台站的观测由于干扰严重已无法运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防震减灾法》强化了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规定地震工作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海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预报工作,完善了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防震减灾法》完善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建立了鼓励城市编制地震小区划图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管理。
晚报记者 马燕 实习生 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