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勤 实习生 薛意如
本报讯 郑州的新课程改革要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新加坡的中学也奉行“少教多学”,在教学方式上,两个不同国度的学校有着相似之处。昨日上午,第三届“郑州——新加坡校长圆桌会议”在郑州回中召开。
郑州新课改:不能光“满堂夸”、“满堂问”
在昨日的会议上,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建议老师应该考虑课堂上究竟应该拿什么献给学生。根据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做的平均保留记忆率的实验显示,讲授只有5%的记忆保留率,阅读的记忆保留率是10%,视频为20%,演示是30%,分组讨论为50%,实践的记忆保留率是75%,相互教并快速使用的保留记忆率最高,达到90%。所以,必须把以前的“教”变成现在的“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他说,如今不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化”。一节课,老师能问120次;一节课,老师不上讲台讲课,而是在教室里不停走动;一节课,满堂使用的都是课件,多媒体,而没有老师的思想贯穿始终;一节课,不论学生回答什么,老师永远都在说“你真棒,你真聪明”。
“以满堂夸为例,如果学生说司马光砸缸是破坏公物,老师还夸奖他,那就坏了。”田保华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夸奖。
新加坡教育:少教多学,和郑州有相似之处
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新加坡的学校奉行的是“少教多学”,这和郑州新课改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有异曲同工之处。新加坡教育部学校司副司长颜振发先生讲了新加坡学校的教育模式。
“少教多学就是从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其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颜振发先生的说法得到了所有郑州校长们的认同。据了解,新加坡中小学从2005年开始就删减10%~20%的课程,用“留白空间”指定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另外,从2008年~2010年,新加坡还对学校创新校本课程进行资金支持,每年约有100所学校能获得一笔1.5万元的资金。
据悉,郑州还将组织部分校长到新加坡挂职锻炼,组织名师和学生到新加坡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