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课改能否改变“一考定终身”
“官员减副”透露出什么信号
猪流感折射出
人类恐惧与进步
话题:人大校长称大学热衷办公司是瞎折腾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官员减副”透露出什么信号

□毕舸(广东)

日前,中组部、中编办下发《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政府原则上不配备省长(主席、市长)助理,省级以下政府不配助理。县级政府不设副秘书长,省级、地级政府副秘书长应根据工作需要明确职数,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本报昨日A19版)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保持公务员体系的廉洁、高效和有序流动,加强公务员队伍与社会其他群体间的交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有序、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直是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改革不能仅仅停留于普通公务员层面,而应指向更要害的干部级别,全国“官员减副”无疑透露这样一种信号。

事实上,这样的发展思路,早已超出了狭义的官员数量递减范畴,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进而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放眼全球,对比观察所有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及欠发达国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经济面貌和产业形势与其自然匹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是社会结构调整和政府转型的基础性制度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权力行使的法治化、规范化,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高效性、绩优性,是政府真正从公共治理者向公共服务者角色顺利完成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当前来看,这个命题的提出,意味着无论是政绩考核体系还是内部制约机制,无论是公务员选拔体制还是权力运行方式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设计,都必须进行更积极务实的改革,以适应政府全面转型的需要,以适应有着全新内涵和形式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确立和实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