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城市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都市人“农家乐”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都市人“农家乐”
晚报读者双桥村农家乐体验之旅之人物篇
感受自然
小朋友学种菜。
哇,这就是大棚蔬菜!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王慧敏 宋少杰/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李馨雨,女,39岁 张强,男,39岁

这是给儿子最好的生日礼物

(参加活动的那天是李馨雨和张强儿子的生日,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平时接触的都是城市里的游乐活动,很少能享受到参与劳动的乐趣。)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想给他一个不一样的记忆留念,不是去吃麦当劳,而是要让他感受乡村淳朴和自然的氛围,体会一下种地的乐趣。对我们来说,平时工作很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有限,城市中的生活虽然舒服,但是对于儿子来说,很少有机会来到乡村,我们希望他能从小注重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次的活动对我们全家意义非凡。

以前我们全家也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农家乐活动,但是都感觉商业气息很重,破坏了乡村原始的生活面貌,活动的形式失去了最初单纯的目的。来到双桥村,看到这里仍旧保持着乡村独有的特色,村民很热情好客,种地活动真的很有趣,革命老战士的演讲很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全家一起出游踏青,还能看到很多未采摘蔬菜的原型,孩子很开心,我们感觉这比书本上认图片的效果好多了,喜欢自然,感受自然一直是我们希望孩子能享受到的童年乐趣。

今天我们全家收获很多,我们看到了现在不一样的乡村生活,以前孩子的记忆中总是认为农村很穷,小朋友很可怜,今天一看才发现我们以前的观念有多离谱,乡村的生活已经翻天覆地改变了,这里的别墅成群,小楼房很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这次我们劳动了,还吃到很多新鲜的野菜,走的时候村民还让我们带走了自己家采摘的槐花。今天过得很丰富,我们想这是送给儿子最好、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

王芸,女,42岁

我要做个周末农耕族

(王芸在耕种的过程中一直咨询着怎么样才能成为合作社的成员,需要哪些手续和费用,原来她已经喜欢上双桥村的自然环境,想做个周末农耕族。)

我准备周末的时候全家来这里种蔬菜,这种城里人和农村人互助合作的方式很新颖,认养土地做新都市农耕族。平日里有农民帮忙打理,也不会太过于劳累,周末了又可以来活动一下筋骨,放松休闲,走的时候还可以带新鲜的菜回去。

我详细问了情况,觉得合作社的形式非常好,是真正的农村生活,可以真正和农民生活劳作在一起,刚才还有位大嫂说,到了夏天可以帮助建个葡萄棚纳凉呢。

我和爱人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我们全家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不太喜欢到街上逛,认养块土地,每周我们家的生活就有寄托了。自己种植的蔬菜卫生可以放心,没有农药,保证绿色,收获了可以拿回家食用。孩子也能跟着来感受自然,这个想法很实际。

劳动是快乐的,做一个快乐的周末农民成了我此刻心里一个不小的念头。周末两天的时间能到户外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喝最自然甘甜的地下水,听鸟鸣,闻花香,看着青山绿水,体味平凡生活,我感觉很释放压力,调适我在都市中的生活压抑感。这块地不仅家人来,亲戚朋友都可以来耕种,周末的聚会方式可以改成农家乐的形式。

宋彦涛,男,9岁

我能体会到和国外一样的种植乐趣

(宋彦涛三岁的时候就随父母出国做了小留学生,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他在回国后很不适应中国传统的重视分数的教育模式。宋彦涛说,他在这里能体会到和国外一样的种植乐趣。)

在澳洲,老师很重视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以前就读的学校里专门有一块试验田,在试验田里每个学生都能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鲜花,这不仅是乐趣,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跑到试验田里看看我种的植物长得怎么样了。我种过好多植物和蔬菜,在我精心的照顾下好多最后还结出了果实,我甚至在农场里也种过蔬菜。

可是回国后我就没有机会了,学校的老师不会让我们玩泥巴,也不会教我们种蔬菜,家里也不可能有多余的空地种植物。听到好朋友全家要来参加这个活动,我很兴奋,虽然父母没有一起来,但是和好朋友及他的父母一起来也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

我的父母一直很认同我喜欢劳动的想法,来到双桥村我好像又回到了在国外的时光,在田野里到处奔跑,摸着厚实的泥土,种着象征着生命的幼苗,我感觉很轻松。真的希望能经常来到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动手太有趣了,还能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

忘不了双桥村豆豆,23岁,文字工作者

4月25日,我起个大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借着《郑州晚报》郑州故事栏目给我的幸福机会,我带着大学同学来到了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双桥村,与和我一样的幸运儿享受了欢乐的农家乐一日游。

车刚驶进双桥村,田野风情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田有半人高,抽出的麦穗令人心情舒畅,它所散发出的清香气息在我的鼻尖上像冒着小泡泡似的不断更新。车一辆辆到达目的地,兴奋的人们一下车就奔到麦田里拥抱田园风光,我也让同学给我记录下了这难忘的瞬间。出生成长在郑州市区的我们,从来没有机会见到这么大面积的农作物。

我们一行沿着村中修的柏油路,但见路边的紫包菜、生菜、油麦菜、西葫芦等蔬菜生长得蓬勃旺盛,对于一个在郑州城中长大的我来讲,无疑在这一片绿色的海洋中深深嗅到了农家乐的气息。我们走到了一块可以供游人自己尝试种菜的土地边,跟着的一位农家阿姨,前腿弓,后腿蹬,双手握着耙子,哈哈,莫非这就是猪八戒用的那个大耙?耙子可以将土扒松,没有土的时候,拉起来往前面堆。接下来我通过辛勤的劳动,栽下了一棵小番茄。身边的小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欢快踊跃又不知所措。怎么干?我想,这些孩子在自我的耕种中会懂得一切果实的获得,原来都需要付出劳动啊。

我们从这条田中土路走过,只见苹果园、桃园、梨园相互依存,一会儿,又来到双桥合作社的酒厂,一个很原始的酿酒作坊。“尝一尝啊,尝一尝啊,纯粮食酿的酒。”热心的双桥人见游客就推荐起双桥酒来,比较原始的发酵池子,酿酒的蒸锅,是我第一次见到,制造出醇香扑鼻的双桥酒就来源自这个作坊。挨着酿酒作坊的是双桥村的磨坊,最早的拉磨是驴拉磨,而现在半机械化,两个石磨磨面,下面是可以用电自动旋转分离的,石磨磨出的面往往很香,还可以增加面粉的矿物质含量。一半白花花的面,一半小麦粒的皮壳,农民阿姨说那叫麸子,我都23岁了,见识却不多,很是惭愧。后来发现,很多带着孩子的中年父母,也不懂这是什么东西,好奇地捧起来问来问去,农民阿姨只好解释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粗粮。

离别时,望了望双桥村那湛蓝湛蓝的天,大口大口呼吸着田间散发的甜美味道,这一路的乡村风光,原来都让我煞是感动,一小段一小段的记忆在眼中晃荡,忘不了,忘不了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