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50版:区域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福泽门
城市建设 改旧立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城市建设 改旧立新
资料图片

72岁的李老汉站在18楼自家的阳台上,极目远眺,心中不禁无限感慨。曾经,脚下这块儿叫燕庄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今,随着城市的急剧蜕变,它已经改名叫“曼哈顿广场”。顺着“曼哈顿广场”向东望去,是一座现代化新城——郑东新区;再分别向南、西、北三个方向望去,则是郑州的老城区,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旧城改造正如火如荼。晚报记者 梁冰

燕庄模式 一个典范

燕庄成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名副其实的典范,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城中村改造中大加推广

2005年7月2日,位于郑州市西关虎屯村的一座7层民房,在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破声中轰然倒地。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由此拉开了序幕。

紧随其后,2006年3月,燕庄的拆迁工作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城中村拆迁、改造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品位提升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让政府、村民、开发商都深感头疼。但是燕庄的成功改造给城市建设者们提供了一个参照。

燕庄有土地260亩,共居住着3000多户村民和2万余户外来租住人口。可是,郑东新区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加速了燕庄命运的变革,燕庄这个城市化进程和交通升级工程中的瓶颈必须被打破。于是,燕庄拆迁改造进入政府工作日程,仅用半年的时间就使“亲情”拆迁顺利完成。

因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集体上访、安全事故及群体性事件,燕庄因此打造了城中村拆迁改造的“燕庄模式”。

昔日的燕庄早已“更名换姓”,曼哈顿广场不仅是它新身份的象征,也给予了它一个全新的生命。建成后的曼哈顿广场如今就伫立在金水东路与未来路交会的地方,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新的核心商务区的宠儿。

燕庄成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名副其实的典范,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城中村改造中大加推广。当然,它的成功改造不仅仅属于燕庄村本身,更属于整个城中村改造事业。

103号文件 一次加速

这是郑州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城中村改造政策,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郑州市每个月都有1到2个城中村开工拆迁。但从2007年开始,郑州城中村改造步伐明显加快。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在2007年8月,郑州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即103号文),这是郑州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城中村改造政策。

按照市政府要求,郑州市内的143个城中村,都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这些待改造的城中村,涉及10万亩土地、30万户常住人口。而被纳入最新一批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有:小杜庄、小李庄、白庙、刘南岗、芦刑庄、佛岗村、孙八寨、焦家门村、王庄村、聂庄村、岗杜村、菜王村等城中村。

2008年11月12日,郑州市政府公布了2008年度旧城改造计划,涉及商城遗址保护改造、碧沙岗商圈扩建改造等23个项目,改造面积约2100亩。这是继该年5月《郑州市旧城改造暂行办法》出台后首个旧城改造计划。

据了解,本次旧城改造以政府主导的模式进行,市内五区人民政府是辖区旧城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以成片改造为主。5个重点改造区域项目分别是,商城遗址保护改造项目、碧沙岗商圈扩建改造项目、市委北家属院改造项目、建业国际数码城改造项目、“御书苑”、“御香苑”改造项目。共占地约1200亩,需拆迁各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

郑东新区 一座新城

2003年,郑东新区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大发展,如今,一座国际化新城呼之欲出

在2000年12月16日举行的郑州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评审会上,国际著名的建筑规划设计大师黑川纪章的方案被选中。

黑川纪章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将新陈代谢和共生城市的理念应用于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它结合郑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南-东北向城市历史文化生态发展轴,使新旧城区连为一体,为现城区注入新的生命气息;环形城市理念可使城市中心分散化。

按照规划,郑东新区总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0万人。据了解,郑东新区的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起步区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CBD中央商务区5平方公里,第二步为60平方公里,余下由第三步完成。

2003年,郑东新区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用5年时间完成了“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

到今年,郑东新区的文化、经济、交通三面开花,已向世人呈现出一幅精美的画卷。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CBD商业步行街、中央商务区相继落成,新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大郑东新区” 确定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一座国际化新城呼之欲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