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文潮娱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名著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电视剧《四世同堂》新老版本PK引热议
本报记者专访新版《四世同堂》导演汪俊
名著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
为什么还是那首《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首歌实在经典,不用太可惜新版演员选择不到位?
很多人不敢接,主演勇气可嘉老舍的京韵京味被淡化?
没刻意淡化,讲故事方式不同
新版《四世同堂》海报
老版《四世同堂》海报

电视剧《四世同堂》新老版本PK引热议

本报记者专访新版《四世同堂》导演汪俊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还是那首熟悉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歌词,同样有种穿透岁月的苍凉,只是演唱者由骆玉笙变成了于魁智。新版《四世同堂》正在央视一套热播,不管观众弹也好、赞也罢,它已经成为最近的荧屏热点。

央视这边新版《四世同堂》播得如火如荼,郑州六套今晚也开始重温1985年的老版《四世同堂》,一新一旧,形成PK之势。昨天,记者电话连线了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的导演汪俊。面对新老版本的PK、观众的质疑,他有自己的视角和声音。晚报记者 王冉

【观众质疑】

陈女士 (46岁 工人)

冲“重拍”俩字,就觉得先天不足

普通工人陈阿姨对1985版的《四世同堂》喜欢得很,听说郑州六套要播出老版,很高兴。不管怎样她都觉得新版比不上老版:“我就想不明白了,那么多好的新题材就不够拍吗?干吗非要炒别人已经炒过的剩饭。我对翻拍、重拍一向都不看好。这《四世同堂》动静还算小的,那四大名著翻拍,搞得全国上下一顿海选,最后选出来几个好演员啊,纯粹就是炒作。这个新版的《四世同堂》,别管你有多少腕儿,就算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就冲这‘重拍’俩字,我就觉得先天不足,落不着好的。”

徐先生(33岁 IT人士)

新版选角太失败,人物没灵魂

徐先生告诉记者,1985年版的《四世同堂》里面的情节几乎都记忆模糊了,但是一直对“大赤包”那个人物印象深刻,说明演员演得太好了。对于新版《四世同堂》的演员,徐先生认为并不让人满意:“不管怎么说演员不好选,没人敢演什么的,观众看的是表演效果。我觉得新版的几个主演都不太理想,黄磊的面相太嫩了,压不住戏。蒋勤勤给人感觉她不太适合那个角色,演什么角色还要量体裁衣。这点在元秋演的‘大赤包’身上尤为明显,本身香港演员来演这部京味十足的戏就让人捏把汗,加上她又根本没有演出那种自鸣得意、恬不知耻的感觉,等于这个人物的灵魂根本没有展现出来,老版中最大的亮点在新版中荡然无存。”

【导演声音】

为什么翻拍《四世同堂》?

给年轻的80后、90后补补课

所有翻拍经典的导演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翻拍?这也是记者采访汪俊导演开门见山的第一个问题。他首先提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我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老舍的作品,心里就有老舍情结。现在来拍这部《四世同堂》,完全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其实你说翻拍这个问题,任何一个导演都知道不会讨好,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导演去做呢?我想主要不是其他原因,还是因为对作品本身的喜欢,这种喜欢刺激着我们去挑战。像《红楼梦》、金庸的作品都在被不断翻拍。”

1985年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被誉为中国电视剧的里程碑,汪俊告诉记者,在翻拍之前他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老版:“老版作为电视剧确实是很到位的,也是很成功的。但那是20多年前对老舍《四世同堂》作为电视剧的解读,现在20多年过去了,时代在推进,人的思想意识、艺术理论、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在变化和发展,不同的时代对同一部作品也会有新的、不同的解读。现在熟悉老舍《四世同堂》的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观众,年轻的80后、90后可能并不熟悉这部作品,我觉得有必要给他们补补课,这是一部不朽的、永恒的作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在看完电视剧后,去再看一遍老舍的原著。”

为什么还是那首《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首歌实在经典,不用太可惜

采访汪俊导演的时候,记者提出了一个主观感受,当听到新版《四世同堂》依然用的是那首《重整河山待后生》时,首先觉得是意料之外,但思索之后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汪俊导演说:“是啊,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没有不用的道理,它太经典了,歌词好、旋律好,不用太可惜了。当时就决定还是要用这首歌,主要考虑的是怎么用的问题,开始也考虑过用美声,但是后来还是决定用京剧,国粹嘛,更体现老舍作品的北京文化的味道。”汪俊还告诉记者,即使不用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也没人敢来再写个主题曲,原曲实在是太经典了。

有骆玉笙大师的玉珠在前,于魁智老师再来演唱的时候自然会有压力和包袱,汪俊也承认:“于魁智也是京剧大师了,但是他自己都说骆玉笙老师的那版太经典了,纯粹去模仿是根本不行的。所以,他唱出的是自己的一种感觉。骆玉笙老师是京韵大鼓的特点,铿锵豪迈、圆润自如,于魁智的这版我感觉荡气回肠一些。”

新版演员选择不到位?

很多人不敢接,主演勇气可嘉

观众对新版《四世同堂》的一个争议焦点就是导演对演员的选择以及演员的表演。但汪俊不想过多地苛责演员:“我对这些演员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毕竟与老版的时代不同了,现在你再去找当年演员们的那种气质、形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能完全去模仿老版,那不成模仿秀了。”

一般成名成腕儿的演员去接一部翻拍剧都是要承受很大压力的,所以他们对此类作品大多敬而远之。汪俊这次在找演员时也是挖空了心思:“开始一听说要演老舍的《四世同堂》,很多演员都不敢接,老版太经典、太深入人心了。黄磊、蒋勤勤这些演员开始都有顾虑,但是我们做了思想工作后,他们还是接了。我觉得像他们这样已经成名的演员接这部《四世同堂》就是迎接挑战来了,首先这份勇气是可嘉的。”

观众对几位主演的表演还是有些微词,这点汪俊也全部接招:“黄磊本身的表演是没有问题的,演技是绝对过关的。他身上有种旧文人的气质,尤其是一穿上长袍马褂儿,那种怀旧感是男演员中比较难得的。唯一一点就是他有一张娃娃脸,怎么看都不够老成。这是个人形象和长相的问题,谁也没有办法。蒋勤勤的问题也跟黄磊类似,就是因为太漂亮了,脸上的媳妇感不强,她的演技是没有问题的。”

老舍的京韵京味被淡化?

没刻意淡化,讲故事方式不同

除了演员的表演外,新版《四世同堂》被批逊色与老版的一个重要焦点是对老舍的京韵京味表现不够。汪俊对此觉得比较委屈:“老舍是北京文化的代表,我当初选择拍这个《四世同堂》的时候首先想保持的也是这一点。一开始我在选择演员的时候就要求必须是北京人,但是找来找去还是觉得不行,光是北京人也不行,还要有演技和气质呀。后来也是没办法,用了很多其他演员,包括后期配音。”

对于被指有意淡化京味儿,他连连摇头:“至于说我们在有意淡化京味儿,这不是我的初衷。只是新版电视剧和老版讲故事的方式不同而已。我们一上来就是八国联军已经进京了,上来就是戏剧冲突,包括对白和故事节奏都比老版要快一些。老版一上来先是铺垫了很多东西,有种老北京的悠闲感。但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并没有丢弃京韵京味儿的东西,只是没有集中某一集去表现而已,后面随着剧情的推进会有很多京味儿的东西逐渐出现。我们在剧中用的老北京胡同的叫卖声,录的都是原始的背景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