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将至,也许你有很多话想和灾区居民说却苦于没有途径。昨日,四川无线电爱好者在网络上发出倡议,建立空中电波网络,共同纪念地震死难者。本报现征集市民对灾区人民的祝福,我市爱好者可以将其通过电波发往四川灾区。
昨日10时许,中原西路与富民路交叉口附近一间民房内,一群无线电爱好者守在桌前电台旁,“CQ8区电台、CQ8区电台……这里是by6ic,河南郑州的业余电台”。此时,从电台里传出清晰的回答:“by6ic,这里是by8dx,回答你的呼叫,这里是四川成都的业余电台。”
呼叫中的“by6ic”即是郑州本地爱好者的集体电台代号,作为代表郑州地区的爱好者组织,明日,他们将集体通过这个电台,代表郑州与四川灾区及全国爱好者共同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根据四川无线电爱好者发出的倡议,将在5月12日14时28分,静默3分钟。其后至15时,全国的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无线电网络问一问灾区现状,向灾区送去祝福。
怎样的言语才能表达我们心中对灾区人民的挂念与关怀?读者可以拨打晚报热线67659999告诉我们你想说的话,晚报将和读者、爱好者们一起,向四川传递来自中原人民的声音。晚报记者 张柳/文 王银廷/图
郑州特警出版地震心灵日记
本报讯 汶川地震一周年将至,一本记录郑州特警与灾区孩子的书,成为纪念地震一周年的又一份礼物。郑州特警指导员连忠诚把自己在灾区的500余篇日记整理汇编成书,书名叫《找爱——汶川地震心灵日记》(如图)。
2008年5月,作为国内第一支进入汶川灾区腹地的特警队伍,郑州特警完成唐家山堰塞湖最后的戒严疏散工作,在成都、江油协助当地警方重建及维护稳定工作。连忠诚日记中记录的,就是特警在江油工作期间,办起的帐篷学校——“郑州特警爱心学校”里的故事:大棚下的生日宴会、模拟奥运火炬传递……
全书分为4个部分,分别由两名郑州特警、一名四川灾区大学生志愿者、一名四川灾区准女大学生等4个年轻人在余震不断、洪水不断、泥石流不断的灾区的言行与诉说加以整理与修改汇集而成。记录了70后、80后、90后三代年轻人在面对四川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面前的不同心态和不同行为。全书28万字,60余幅照片。据了解,这也是全国公安民警中的首本灾区心灵日记。晚报记者 张柳/文 周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