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3版:从新出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油地干,我们让家园重新灿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村民董德富:
加油地干,我们让家园重新灿烂
村主任张静平:大山里两倍成本建新房黄家院村的村民们:旧式木房最防震村里小伙儿们的愿望:盖房、娶媳妇、生个娃村民谢术英还有个心愿:盘山弯道修成水泥路

本着“不给政府添麻烦”的想法,全村老少步行返回了昔日的大山,住着帐篷,搭建着属于自己的新家。

——村主任张静平

5月9日,映秀小学新校舍奠基开工,在新校舍奠基仪式上,映秀小学的女教师们露出笑脸。这座小学在地震中校舍彻底倒塌,孩子们在板房上课至今。新华社发

那时山崩地裂,而今草长莺飞。

一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举国震恸。一年后的今天,重建家园已然起步,而重任依然在肩。

这一年,映秀勤奋、朴实的人们在废墟上开始重建家园,在新房中期待着人生的转变;这一年,家产尽失的人们突破各种束缚,用双手再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也让社会在商业的复苏中破茧重生;这一年,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们,在绝望中迎来了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不但赋予自己希望,更使得社会的细胞——“家”得到了完整的延续……

我们无法尽述灾区重建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想通过选取几个侧面,用最平实的文字来记录这些映秀普通百姓重建新生活的点滴。

新家的感觉,真好

40岁的董德富最近心情很好。扛了3个月的沙石与木板,他的新房终于在2009年2月15日完工了。“新家的感觉,真好!”4月15日,董德富穿着沾满泥泞的衣裤,习惯性地一屁股坐在家里沙发上。沙发是新买的,乳白色的皮在日光下闪耀着,代替了祖辈留下来的木椅,摆在客厅中央,显得阔气了很多。“新房比旧房亮堂多了!”董德富忍不住赞一下自己的新房。

董德富住在映秀镇黄家院村,建在山腰上的这个村子面朝岷江,共182户人家、467名村民,人均耕地不足3分,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是汶川有名的特困村。虽然距映秀镇只有15公里,但因山路崎岖,这个“映秀最偏远、地势最高”的小山村常被遗忘。即使在映秀的地形图上,位于最南端的黄家院村也淹没在了山岭与河水的色彩下。

村主任张静平:

大山里两倍成本建新房

在这座要历经14个盘山弯道的3公里山路才能到达的小山村,70岁以上的光棍2人,60岁的光棍1人,40多岁的光棍6人,而村主任张静平说“村里30多岁的光棍,一大把”,而结婚的男人七成多都做了上门女婿,原因就一个字:穷。

村主任张静平说,地震后,这些村民们原本可以继续向政府争取异地重建的机会,走出大山,就此改变世代人的命运,但他们本着“不给政府添麻烦”的想法,全村老少步行返回了昔日的大山,住着帐篷,搭建着属于自己的新家。

其实,在黄家院村盖新房的成本是山外的两倍,为了建普通的3间小房,董德富付出了3个多月的劳力,花掉了政府所给的3.2万元重建资金。

黄家院村买个小猪崽,每斤比映秀贵1元;黄家院村将小猪崽养成大猪,卖时每斤却比映秀便宜1元。“因为黄家院村建在山腰上,运费贵。来卖猪崽的人,把运费加了进去,买大猪时,把运费也一并算了进去。”

在映秀镇,一块砖卖2角6分,一方沙石60元,但运到黄家院村,一块砖变成5角6分,一方沙石变成140元。“还是因为那14个盘山弯道,能爬上山的只有那种载重一吨的小三轮,从山脚运到山腰,道路不泥泞时都起码要花半个小时。”

张静平说,新房重建的政策是:每户2万元补贴,2万元贷款(8年还清),1.2万元的奖励款(需在2009年5月12日前盖好房),8000元的藏羌景观费(不直接发给个人,由政府统一来布置外观)。“这样算,建房早的,能拿3.2万元,建房晚的,只有2万元。”张静平说。

不用张静平强调,董德富等村民早就把眼睛盯在了1.2万元的“建房速度奖”上。1.2万元是什么概念?这是村人均年收入的24倍,是村民建新房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村民们算了一笔账:盖一幢3间新房,砖块、沙石与水泥,耗资需要2万元,装修后再添置些简单的家具,又是1万元。也就是说,3万元是投资建新房的一个底线。到4月30日,黄家院村仍有30户人家为了赶在5月12日前盖好房子,正在与时间赛跑,起早贪黑地忙着。

黄家院村的村民们:

旧式木房最防震

张静平说,震后镇政府曾组织一批专家来村里考察,“结论是可以在废墟原址重建”。不过他说,虽然映秀要建成“抗震示范镇”,但有关部门对黄家院村没具体要求,也没派人来指导。

“村民们都是依据当地的经验盖房。”张静平说,村民们发现,地震中,砖头沙石垒砌的房子全塌了,但20多年前造的木头结构的房子,却只是倾斜,并没坍塌。

“基于这一点,村民们又舍弃了砖瓦结构的房子,重新建造旧式的木房。”张静平说,他的四间新房就是木质结构的,而董德富、陈明房子的主架,都是用钢丝缠绕在一起的木头。“其实算算账,在黄家院村,建木头房子,成本比砖瓦结构还会便宜4000多元呢。”董德富说。

村里小伙儿们的愿望:

盖房、娶媳妇、生个娃

建房时,董德富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盖好房,要做点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其实,村民们都知道,董德富所想的,就是村子历代传承的这种生活:盖房,娶婆娘,生个娃。

最近,董德富骑自己那辆旧摩托车时,开始撅起嘴巴吹口哨。他在家中排行老四,40岁了还没娶到婆娘,让父母一直都很操心。因为没钱,3个兄弟娶不到老婆,两个“嫁”出去成了上门女婿,一个因为感情问题自杀了。董德富因为年轻时不想离家,耽误了几年,等他慌忙想当上门女婿外“嫁”时,女方已开始要求“想做上门女婿可以,先拿2万元钱来”。

但新房盖起来,董德富娶不到婆娘的烦恼迎刃而解了。4月19日上午,董德富吹着口哨,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下山了,傍晚回村时,摩托车后座位上多了一个女的。董德富面露红光,甚至逢人就停下摩托车攀谈几句,临走时还不忘告诉对方一下:“这是我耍的婆娘!”

第二天,董德富就成为了黄家院村未婚男性的楷模,在村里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波澜。

村民谢术英还有个心愿:

盘山弯道修成水泥路

谢术英的儿子张明军是董德富的好哥们儿,两人同岁,同是村里“中年光棍”的代表性人物。张明军身高1.70米,五官端正,喜欢干净,跟董德富站在一起,帅不少。4月21日,张明军起了个大早,20日晚他跟母亲商量好了,要把4间木房彻底装修一下。于是,他走出大山,到都江堰去买电线与灯泡,再看看装饰材料。

但近来,谢术英显得心事很重,她说希望政府能兑现“对公、对私”的承诺,对私方面,她希望重建款能一分不少地发下来;对公方面,在黄家院村人走回大山重建前,汶川县政府曾答应他们,铺设好映秀到黄家院村的公路,并将途中22个盘山弯道修成水泥路。

此前,张明军谈了3个女孩,但女方在爬了5公里的山路到他家后,说啥也不跟他谈了。“这(灾后重建)是个机会,他应该抓住。”谢术英说道。在她看来,地震震毁了她的家,但却阴差阳错地给儿子的婚姻带来了转机。如今,有了新房,张明军有了底气,而兜里有了建房后剩下的几千元存款,他更坚信,可以跟董德富一样,娶到婆娘。而政府答应修路,更是给了他们享受跟山外一样生活的通道。“那样,我就完成了最后一桩心愿。”谢术英说,她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