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文 贾俊生/图
灵官殿村位于巩义新中镇浮戏山深处,村前原有一条小河流过,名为玉仙河。
清朝时,一位叫张书泰的牧羊人看上了浮戏山,从河边到山岭,建起了9层的庄园,如今只剩下5层,每层有三处院落,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庄园房屋、窑洞、庭院、树木互相掩映,错落有致,紧凑和谐。每层、每处院落之间还修有暗道,像一座坚固的城堡,进可攻,退可守。
当地人说,泰茂庄园主人在清朝那时候,可以说是暴发户中的暴发户,要不没有钱盖这样规模宏大的庄园。他们是如何发家致富的,目前有多种说法。
有文字记载的说法是,庄园为清朝咸丰年间的张书泰所建,张书泰有弟兄四人,他排行老三,在兄弟们之间威信最高,被推举为当家人。张家以放牧起家,有大批的牛羊、骡马,发家后又购买了1400亩田地,家业鼎盛时,家里雇佣的长工和短工就有数十人。
但也有人对此说法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从布局、建筑风格等可以判断,泰茂庄园是由一代人来建的,一代人靠放牧建起如此大的庄园,几乎不可能。巩义牛凤山庄园是由清朝牛氏武状元和儿子两代人建的,他们都在清朝做官做到一员大员,但牛凤山庄园与泰茂庄园相比仍逊色不少。“一品大员都建不了那么好的庄园,一个牧羊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更不可能了。”
于是在巩义当地,关于张家的发家又有了另一个说法。灵官殿村一位姓李的老人说,他的祖父曾告诉他,张书泰是李自成义军的后人,在李自成失败后,分得一部分金银财宝。为躲避战乱,张书泰就带着金银财宝到深山里定居。
泰茂庄园的繁荣,清朝末年的一个女子做了很大的贡献,这名女子就是张家的四老祖母。贺宝石是原来巩义报的副总编,对泰茂庄园的历史很感兴趣,在他的手里还存有这位治家有方的张家四老祖母的照片。
这位四老祖母执掌家庭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家里娶亲,都要在刚发家时盖的那所房子里住上一个月,然后再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家族里人都称这所房子为“婚房”。
由于家里人口较多,吃饭也有着严格的规矩,第一批吃饭的人是长工、短工,而且饭菜也较好,第二批是家里的男壮劳力,第三批是妇女老人,最后才是儿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