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体育是一种永葆青春的文化,商丘师范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通过健身性、趣味性与文化性的教学内容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传统教学是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强制学生接受,教学目的仍以规范动作练习,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学内容以多项竞技项目为主,技术要求高,内容单调枯燥;教学主体关系颠倒,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改革的工作会议上,该校领导对过去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做了深刻地反思。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根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该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在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6~2007学年度开始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由学生自选锻炼项目、锻炼时间、授课老师,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定俱乐部的上课时间,在一周规定的几个时间段内,选择自己较为方便的时间,前往指定地点上课。大一、大二学生除每周参加一次体育教学俱乐部上课活动外,业余时间学生课外学生可自愿选择俱乐部参加多次有组织、有教师指导的业余俱乐部教学或比赛活动。
目前学校设立了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共七个单项体育俱乐部,开设了13项体育选项课程,拟开设网球、瑜伽、轮滑、定向运动、健身健美、木球和保健等课程。业余俱乐部已开设体育舞蹈、乒乓球、跆拳道、瑜伽、健美操、羽毛球等课程。其中已设的舞龙舞狮、养生、毽球课程在省内同类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为首创。
在改革实践中,该校还制定了详细的年度群体活动计划和运动竞赛计划,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近三年来,学校开展大型体育竞赛活动13次,院系举办学生普及性体育活动252次,把课程教学与群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丰富的体育活动得益于健全的体育设施。该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运动,该校投资大量资金新建了综合训练馆、标准塑胶田径场、体育场看台等体育设施并购置了一批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设备,保证了体育运动的需要。
该校公共体育教学部主任肖丰介绍,“近三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表明,学生体质健康的合格率在99℅以上。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平台。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学中有练、练中有赛、赛中有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
如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已成为该校学生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这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