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4版:朝阳沟之父逝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山难遮满面泪 难舍难忘杨兰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被称为“朝阳沟之父”
千山难遮满面泪 难舍难忘杨兰春
经典豫剧《朝阳沟》的剧作、编导杨兰春2日去世
杨兰春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
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朝阳沟》
高洁在悼念杨兰春大师时泣不成声,杨兰春的儿子上前搀扶。

[ 编者按 ]

也许你不懂戏剧,但你肯定知道豫剧;也许你不知道杨兰春,但你肯定听说过《朝阳沟》。豫剧《朝阳沟》作为杨兰春的代表作,自1958年诞生至今久经磨炼,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用7天时间创作出《朝阳沟》,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有它的必然因素,杨兰春种过地、要过饭、做过学徒、演过戏、打过仗,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过,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使《朝阳沟》的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朴实,有浓厚的中原文化气息。同时,它的唱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形成了新的唱腔风格。《朝阳沟》熏陶了一代人的情操,至今在全国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朝阳沟》是豫剧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杨兰春把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推向了成熟。在河南的戏曲舞台上涌现出过许多一流的舞台艺术表演艺术家。但是,在这些表演艺术家的背后,同样有一大批戏剧工作者在默默地辛勤耕耘。在河南戏曲史上,有一位老人是不能忘记的。他,就是杨兰春。

6月2日21时26分,经典豫剧《朝阳沟》的剧作和编导杨兰春同志在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病逝,享年88岁。杨兰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6月4日上午8时在郑州市殡仪馆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将于今日专程赶到郑州参加。

昨日,省文联家属院,几十个高低错落的花篮堆满了老人家门前的院落。为老人家敬献花篮的有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郑州日报社,还有老人生前好友马金凤、高洁、王希玲等。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各级领导,也有杨兰春生前的艺术合作伙伴,还有亲朋好友,更有《朝阳沟》的忠实戏迷。而一张杨兰春伏案工作的照片成为其遗照,墙上贴着一副由其生前挚友与伙伴许欣、牛冠力、韩玉生、葛圭章、夏相林合写的挽联:“人也留天也留难割难舍朝阳沟,生倔强死倔强难描难绘杨兰春”。灵堂案上摆放的鲜花表达着无限的哀思。

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白韬/图

杨兰春同志是20世纪我国戏曲艺术界最有影响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他既能创作,又能导演,是戏剧界的全才,从事戏曲工作以来,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剧本创作有十多个,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冬去春来》《李双双》《刘胡兰》等。编导的豫剧有《朝阳沟》《李双双》《唐知县审诰命》等。

1958年3月, 那时郑州街头开始出现敲锣打鼓送知识青年下乡的场面。杨兰春接到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冯纪汉安排的任务开始创作,杨兰春踏着节奏哼着腔写,王基笑、姜宏轩配曲,演员学唱,河南省豫剧三团原团长许欣初排,用了7天半时间,布景、道具总共花了19.5元,把《朝阳沟》搬上了舞台。 1958年3月20日,新排大型豫剧《朝阳沟》首场演出。戏要开演了,杨兰春说:“还有四句合唱的词没想好呢”,“戏还没有名字呢”。

《朝阳沟》讲述的是高中同学三年的城市人银环和农民拴保立志到农村干一番大事业的爱情故事。它反映的内容是,知青下乡大有作为;农民加入高级社,土地收成归集体,敲钟上工挣工分,不愁吃不愁喝,家家户户幸福知足。1958年《朝阳沟》在河南剧院首演之后,受到热烈欢迎,之后三次进京演出。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员。1982年,《朝阳沟内传》又大获成功,进京演出20余场,场场爆满,同年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先后出版了15种《朝阳沟》版本,并被拍摄成电影,灌制唱片,广为流传。杨兰春的代表作使省豫剧三团成为全国闻名的“红旗团”,而他本人也被人称为“朝阳沟之父”。

为戏剧贡献一生

昨日在其家中,杨兰春的儿子、郑州日报社摄影部主任杨光强忍悲痛接待着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他表示,其实这种形式并非杨兰春的本意,“爸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在《郑州晚报》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向社会大众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那篇文章就算是他的遗嘱了。老爷子一生不喜欢张扬,曾在文章里特别交代不想做任何形式的告别,但现在社会大众对他非常关注,我们只能尽量低调了。”谈起父亲的遗照,杨光表示,父亲一生都不拘一格,遗照更不会按照世俗规矩去办,这张遗照是四五年前父亲工作时杨光顺手拍的,父亲很喜欢,因此杨光决定用此照片作为父亲的遗照,“写吧,写了一辈子,到那边继续写吧。爸爸尽心尽力地为戏剧工作奉献了一生,希望他把《朝阳沟》带到天堂里。”

而一直悲痛不已的杨兰春的女儿杨晓一告诉记者,父亲耳背,病危前就已经很少说话了,有时甚至三四天都不说一句话。作为女儿,她对父亲有着太多的了解,在她看来父亲是个事业型的男人,对家里的事情管得特别少,但只要说是排戏父亲就会沉浸其中忘记一切,能在排练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不渴也不饿。“他真是为戏剧事业贡献出了一生。”

戏迷自发前去送一程

昨日中午气温很高,但家住经七路的戏迷马阿姨顶着烈日来到了杨兰春家中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她告诉记者,《朝阳沟》是她最喜欢的剧目,因为这个戏有着他们年轻时代的缩影。喜欢了《朝阳沟》几十年,她也是近几年才知道这个戏的导演和编剧是杨兰春,从那以后就对杨兰春景仰不已。昨日上午,在家听广播时得知杨兰春逝世的消息后,马阿姨再也坐不住了,“我就是想来表达一下对他的敬意,是他给我们创作了这么好的一台戏,我们戏迷理所应当地来送送他。”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