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5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国忠
教你睡个养生觉
《蜀绣》成热门歌曲
人也留天也留 兰韵悠长
生倔强死倔强 春满人间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人也留天也留 兰韵悠长
生倔强死倔强 春满人间

人也留天也留 兰韵悠长

生倔强死倔强 春满人间

“我往哪里去我往哪里走,好难舍好难忘的朝阳沟。”昨天,伴随着《朝阳沟》的唱腔,杨兰春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举行。

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晚报记者 白 韬/图

银环原型:我们村来了36人

一大早,前来参加杨兰春遗体告别仪式的各界人士就赶到了殡仪馆。殡仪馆大厅前,“朝阳沟人永远怀念杨老先生”的挽幛分外醒目,落款是“朝阳沟支部 朝阳沟村委”。《朝阳沟》中“银环”的原型、已是满头白发的赵银环抹着泪说,上世纪50年代,杨兰春到她们村体验生活,那时杨兰春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点知识分子的架子都没有,一心一意和群众在一起。3日下午村里得知杨兰春病逝的消息后,很多人都要争着来郑州送他一程。“我们都没敢在村里公开广播这件事,就这还来了36个人。”赵银环说,现在正是农忙季节,但大家自愿放下手中的活儿,早上5时就从登封出发了。

老友挥泪告别杨兰春

上午8时,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此时,大厅内响起了《朝阳沟》中“银环”演唱的“下山”唱段: 走一步看一眼我看也看不够,挪一步一滴泪气塞咽喉……人们抹着泪,一一走向杨兰春,用泪眼再看一眼这位老领导、老朋友、好兄长……前来吊唁的人们已经泣不成声。本来身体就不好的高洁、王善朴等人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要来送送杨兰春。王善朴摇晃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朝阳沟》,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我王善朴,我一定要来送送他。

传记未出人已离去

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的领导和各界人士一起向杨兰春作最后的告别。中国剧协发来的唁电对杨兰春在中国现代戏创作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去世是我国戏剧事业的重大损失。著名编剧林曾信告诉记者说,他和人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朝阳沟的“娘”——杨兰春传》,邀请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写的序。可书还没出版,杨兰春已经去世了,好在部分章节他已经过目了。

两个朝阳沟争留遗照

昨天,河北武安县朝阳沟村的乡亲,也赶到了现场,吊唁他们的老乡杨兰春。“我们武安因为杨兰春而骄傲。”见到记者,武安朝阳沟村郭村长情绪激动,因为杨兰春,这个村从原来的列江村改名为朝阳沟村,杨兰春去世,对家乡父老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

因《朝阳沟》而定名的两个朝阳沟村人,在杨老的追悼会上除了告别杨老,两个村之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父亲那张伏案工作的遗照,两个朝阳沟村都想带回去保存,最后我找到一家加急洗照片的店一小时内洗好,做好这幅照片,武安朝阳沟村的才放登封朝阳沟村的人回去。”杨兰春的儿子杨光告诉记者。对于戏迷和乡亲们对父亲的喜爱,杨光希望通过媒体表示自己的感谢。

骨灰分撒两个朝阳沟

杨兰春的家属告诉记者,根据杨老的遗嘱,杨兰春的骨灰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撒到登封“朝阳沟”,因为这是他当年创作的地方;另一部分,要撒到河北武安朝阳沟,那片土地是杨兰春出生的地方。对杨老“骨灰一半撒在登封朝阳沟,一半撒在家乡武安”的遗愿,两个朝阳沟村都感到非常荣幸,他们也都表示将专程来迎接杨老的骨灰回村安息。

“我口问心心问口,满眼的好庄稼,我难舍难丢。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人也留来地也留。”《朝阳沟》仍在大厅回响,杨兰春的名字也将永被铭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