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副市长张建慧负责城乡规划和城镇建设、交通、环保、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是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对于郑州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他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规模与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还有30余个城市在建或筹建轨道交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建设轨道交通的决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将掀开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张建慧说。
政府声音
我们的地铁建设,6条线、202公里,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每公里5个亿左右,大致需要14年建成。轨道交通项目每投资1亿元,预计可带动GDP增长2.6亿元,14年持续投资对保增长、对郑州的经济建设及跨越式发展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郑州市副市长张建慧
地铁的开建必将给正在升温的西区房地产带来持久动力,也将吸引更多的郑州市民选择来西区居住,毕竟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房价相对有优势、道路交通便利。
——中原区区长王东亮
给郑州带来的变化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作用
记者:轨道交通作为我市的“一号工程”,也是我市单体投资最大、带动性最强、建设周期最长的项目,其建设将给郑州带来哪些变化?对于我市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意义呢?
张建慧:给郑州市带来的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所谓直接作用,主要是指轨道交通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直接关联的建筑、设计、监理、建材、机械、冶金、电子、电力、通信等产业的促进作用,为众多参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商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间接作用是指辐射效应,如房地产、环保、旅游、娱乐、商务等行业,这种作用是持久动力,对保增长的带动作用也是巨大的。
记者:对于拉动经济主要体现在哪里?
张建慧:根据国际经验,建设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投资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我市的轨道交通格局,前后需花14年时间,总投资约千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长期而持久的。同时,轨道交通汇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可以引导人口、产业聚集区沿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合理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组团,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廊道经济”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为城市中心地区过剩资源的疏导和新兴地区的发展提供条件。
每投资1亿元可带动GDP增长2.6亿元
记者:确实如此,地铁完工后不但可以拉大城市骨架,增强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功能,还可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地铁建成后对拉动郑州经济贡献有没有初步预计呢?据了解,上海地铁的经济贡献率达到1∶11,广州为1∶14,西安也预计达到1∶7。
张建慧:我们的地铁建设,6条线、202公里,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每公里5个亿左右,大致需要14年建成。轨道交通项目每投资1亿元,预计可带动GDP增长2.6亿元,14年持续投资对保增长、对郑州的经济建设及跨越式发展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记者:能不能讲一下国外或者外地地铁在拉动城市经济方面的典型?
张建慧:巴黎和香港地区最为明显。巴黎在地铁内设置800个商业网点和数以千计的自动售货机,整个地铁犹如一个“地下超市”,每年赚取上千万欧元的利润。香港地铁从1994年开始,每年赢利都在10亿港元以上,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效益的地铁”。我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加速生产要素的流通和交换,直接或间接推动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全市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通过多种途径公示
记者:您曾多次提出要把我市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为“城市丰碑”和“世纪精品”,在全力打造这个“精品工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张建慧:第一,要切实把握好规划设计与管理这个关键环节,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比如,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社会车辆、长途客运、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合理确定综合换乘枢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并实现零换乘。
第二,要切实把握好施工和安全两个关键环节。特别加强对一线工人的管理,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坚持科学决策,尽快成立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召开专家咨询会,同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示。
第四,要做好科学管理,以及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
尽可能减少噪声,坚持做好交通组织和疏导工作
记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对于沿线的住户或者商户,或多或少将会带来影响,在施工中如何做到不误民、不扰民?
张建慧:在轨道交通施工中要确保做到利民不误民、为民不扰民。坚持文明施工,工地实行全封闭,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坚持做好交通组织和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入路面管控第一线,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合理调整公交线路提高运送效率;做好施工保障和管线迁移工作,确保地下管线设施迁移一次到位,对于轨道交通沿线的众多电缆,尽最大可能减少停电。
最后,张建慧诚恳希望市民给予轨道交通建设更多支持,共同推动我市轨道交通事业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相信地铁将会让东区和西区比翼双飞”
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区的发展要比东区滞后,仍然属于郑州的老城区。此次地铁1号线一期开建,在中原区西起凯旋路,东到嵩山路,是否会给西区发展带来机遇呢?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原区区长王东亮,他展望未来道:“我相信,地铁的修建将会加快东西区两边经济、人际的互动,实现东区和西区的比翼双飞。”
王东亮说,地铁的开建必将给正在升温的西区房地产带来持久动力,也将吸引更多的郑州市民选择来西区居住,毕竟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房价相对有优势、道路交通便利。
“地铁穿越辖区秦岭路、建设路等主干道,我们今后将着力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业态,可以想象地铁也将给秦岭路地下人防商业一条街带来新的机遇,这里我们规划有沃尔玛超市等商业项目,将成为中原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王东亮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东亮还表示,他们将利用这次机遇,大力提高中原区的基础设施功能,推动棉纺路沿线老厂区的改造开发,提升城区品位,在机遇面前不错失机会。
郑州地铁沿线商业投资机遇大于风险
昨日,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谷建全接受了记者专访。对于郑州开建地铁,他的观点很明确:“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的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了地铁的郑州,才更国际化”。
郑州修建地铁的时机非常合适
记者:目前郑州修建地铁的时机合适吗?
谷建全:目前郑州建地铁的时机非常合适,首先我市的经济条件已经达到了,其次是目前也需要地铁来提升城市功能,而提升城市功能有利于吸引外部要素进入郑州,形成“洼地效应”或“磁场效应”,对郑州招商引资起到助推作用。
对于城市扩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记者:地铁的建设是否会决定城市发展走向?
谷建全:地铁必然会给城市扩展非常强的导向作用。城市扩展的走向有其客观规律,有时并不会完全按照政府的设想来做,但有了基础的地下交通网络,在城市扩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个网络为基础来进行城市地面建设。比如,我们通过地铁走向可以看出,城市发展是像摊饼一样,还是长条状发展,地铁可以改变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可能的结果是,凡是地铁到的地方,都是今后发展的热点、受益点。
1、2号线组成的是“十字架”,指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对4个方向的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因为郑州周围没有过多限制。近年来,西边和南边发展相对缓慢,但地铁修建后,将会促进这一块儿的发展,变化将十分明显。
郑州地铁沿线商业投资机遇大于风险
记者:地铁在改变商业模式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
谷建全:地铁其实超出了交通概念范畴,演变为城市商业概念,全面催熟城市商业,让城市商业业态从“一站式消费”向“商圈式消费”、“商业带式消费”过渡。以地铁站口为圆心,有关经济形态出现,500米半径的核心圈、1000米半径的内环圈及1000米以外至2000米的外沿圈,会带来一种蕴含着无限商机的“地铁经济”,从而带旺一个个片区,增加物业升值的空间,地铁沿线的房价也肯定会涨。
记者:郑州地铁沿线商业的投资风险大吗?
谷建全:未来地铁的通车将全面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巨大的客流无疑会带来巨大商机,但地铁经济不是神话,并不是每个地铁站口都能挣大钱,投资的潜在风险也存在。从目前郑州来看,投资风险还是可控的。
后期管理要未雨绸缪,硬件和软件都要上得去
记者:据测算,一公里地铁要花5.9亿元,投资巨大。在地铁后续建设和管理中,哪些问题尤其需要慎重?
谷建全:地铁是公益性的,不能指望它赚钱,但这也不意味着它可以一直赔钱。首先,在后续的建设和管理中要控制成本,把钱花在刀刃上,每花一分钱就要起到最大效应;其次,以后每年赔多少钱进去、能否赔得起、多长时间开一班车等,这些细节都要进行经济合理性分析,实现以较少投入达到最大效益。尤其要注意的是,后期管理要未雨绸缪,事实上,我们国家有不少基础设施往往存在后期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建的时候热热闹闹,后期管理上不去,达不到预期效益。说白了,硬件和软件都要上得去。
晚报记者 孙娟/文 常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