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4版:民间纪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苏辙后人的爱与哀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苏辙后人的爱与哀愁
院子内荒草丛生,破败不堪。
精美的雕刻图案源自皇宫
苏寨古民居有两座古楼,其中一座毁坏严重只剩一层。
“为善乐”三字据说出自明代文学泰斗冯梦龙之手。
门板木刻精美绝伦。
每遇节日,苏氏后人都要在家庙“三苏”像前进行祭祀。
苏氏宅院全景。
木雕“金龙”栩栩如生。

从荥阳市区向北,不出10公里就到了荥阳市广武镇的苏寨,这里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后代。除此之外,另一个值得炫耀的是村里明朝时期老宅上的木雕,这些木雕图案据说来自于皇宫。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文 贾俊生/图

苏寨村民们的“三苏”情结

苏寨村村民几乎都姓苏,是宋朝散文大家苏辙的后人,村中有一四合院式的清代建筑,在正屋中摆放着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塑像,在“三苏”塑像旁,还有一件清代紫檀木雕刻神主楼,制作特别精细。正屋墙壁上有众多书法作品,内容全是“三苏”留下来的精品文章。

左厢房里祭祀的是迁荥阳后苏氏举人以上神主碑。右厢房为苏氏文化研究会办公处,无梁殿式建筑。抗日战争时,右厢房曾为三十八军司令部。每遇节日,苏寨村民都会自发来到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正屋前的角落处,有一通斑斑驳驳的石碑,村里人说,这通碑至少是清代的,上面详细记载了苏寨苏氏村民的迁徙历史。

苏姓人最为公认的苏氏起源地在四川眉州,苏轼和弟弟苏辙晚年生活在许昌,埋葬于平顶山郏县。

元代时,苏辙九世孙苏执中成为元朝官员,晚年在索河南岸定居下来,起名为高阳,后来改名为苏家寨,此后,苏氏就在荥阳繁衍发展起来。

苏氏民居木雕图案来自皇宫

除苏氏祠堂外,苏寨村的古民居还有3处,最为精美的是宫殿式建筑客屋。客屋是砖木结构,砖木雕刻极为精美,牡丹、麒麟、龙等图案栩栩如生,在中原地区极为罕见,其窗、门上的装饰图案均取材于皇宫,而非民间。

荥阳市政协文教委主任陈万卿对荥阳地方文化研究很深,他说,苏氏古民居除苏氏祠堂外,现在留存下来的客屋和两处古楼,呈前客厅后楼院格局,都是明末苏民所建。苏民是明朝末期正德、嘉靖、万历的三朝元老,担任过明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是天坛、地坛等9处皇家祭祀场所修缮的工程总监,按照现在的话说,是明朝皇宫总工程师。由于这个原因,苏民在荥阳建房时,便在房屋上雕刻了许多皇宫图案,但和故宫里的图案相比,只是缩小了一些。

苏氏古宅发现冯梦龙书法真迹

在苏寨古宅客屋两侧偏门上均有一个匾额,分别写着“翰墨林”、“为善乐”。为善乐匾额上还写有“齐东野人题”字样。齐东野人是谁?在文学界曾有过各种猜测。鲁迅推测说,齐东野人就是明朝文学泰斗冯梦龙。

陈万卿认为鲁迅的说法非常有道理,从齐东野人署名的文学作品中,风格和冯梦龙的“三言两拍”极为吻合。而且从冯梦龙和苏民的生平来看,他们是同时期人,苏民又高居工部营缮司员外郎,邀请冯梦龙为自己的房子题写几个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苏氏古宅“很受伤”

陈万卿说,以前苏寨村周边有很高的围墙,是荥阳通往北方的咽喉地带。解放后,村民建房、垫牲口圈等,都从寨墙上取土,现在仅剩下几个石桩。

苏氏古宅内长满了荒草,东北两侧有三间房屋,后面一座三四层楼高的房屋,房檐上长满了青苔,有些墙体已经出现裂缝。“以前的院子是东西长,一亩多大,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前面有门楼、中间为客屋、后面为楼院,后来年久失修,经常发生坍塌,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拆除了。” 陈万卿说。

村民苏宝国说,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全村的苏氏后人也多次集资修复,但能力有限,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固,而不能彻底恢复原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