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0版:郑州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北环改称“故市大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环路方案”赞同者
北环改称“故市大道”?
8条环城路准备改名字,有A、B两套方案
市民可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参与讨论
西三环快速路

8条环城路准备改名字,有A、B两套方案

市民可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参与讨论

市民熟悉的东三环、西三环、南三环、北三环以及四环道路,都还没有法定“名字”,现有名称是市民约定俗成叫起来的。昨日,郑州市地名评审专家小组召集本市规划、市政、公安、地方志、文化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本市的地名管理专业人士和热心市民代表共20多人,召开市区部分道路名称审查论证会,商讨着要给这8条环路起个正式的名字。今日起至本月18日,市民可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参与方案的讨论。

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李楠/文

晚报记者 白韬/图

[为啥命名]

城市扩张,三环路有望成为市区主干道

“西三环、南三环……这不是已有名字了吗,为啥还要起名?”昨日,针对本次论证会,一些接受采访的市民感觉很疑惑。

“这些名字并没有经过政府批准,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正式的名字。”昨日,市地名办主任张建玺告诉记者。

随着郑州城市规模扩展,环绕郑州城市的道路网络已逐渐形成。现在的环城快速路和绕城公路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都将是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环城路周边新建了许多居住小区和单位,为了方便群众户籍登记、邮政通信等,都需要对环路名称进行命名或确认。”张建玺昨日介绍。

以“环路”命名,有不同看法

张建玺告诉记者,很多专家以及郑州市民对环路的名称有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是,二环、三环、四环是外国的地名风格,是“舶来品”。环城快速路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种城市的绝对中心化的象征。环路成了一种分界,一种心理上的隔离。每个人都清楚“二环以内”意味着什么,民间甚至通俗地认为,三环以内就是市区,三环以外就是市郊,严重影响了郑州的土地等级划分。

另一种看法认为,一环、二环、三环、外环等名称,虽然比较简单而直观,但没有继承传统地名文化的起名风格,不能体现地名文脉的延续。

环路改名

A方案

(B方案

仍按“环”路)

北三环:东起北环城快速路向东延长段与107辅道交叉处,西至西环城快速路与科学大道交叉口,长17.1公里。

拟改为“故市大道”(以中州大道为界分为东段、西段)。故市,公元1215年管县改为故市,1280年复改故市为管县。

北四环:东起大河路与东四环交会处,西至大河路与西绕城公路交叉处,长21.7公里。

“大河路”(以中州大道为界分为东段、西段)。大河,取大河村的简称,位于郑州北部。大河村遗址,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2001年经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路2001年经批准命名为“大河路”。在最初的城市路网规划中曾作为北四环。

西三环:南起南环城快速路与嵩山南路交叉处大型立交桥,北至西环城快速路与科学大道交叉口,长13.6公里。

拟改为“西辅大道”(以建设西路为界分为北段、南段)。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北宋建都汴京后,建郑州为西辅,是宋代四辅郡之一。

东三环:北起大河路与107辅道交叉处,南至107辅道与机场高速路交叉处,长20.9公里。

拟改为“管州大道”(以金水东路为界分为南段、北段)。管州,该名称历史久远。管是商代后期出现的一个地名。管国是周初的重要封国,后管国被分治,管的地名却保存下来,公元596年郑州改称管州,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西四环:北起大河路与西南绕城公路交叉处,南至郑少高速立交桥,长19公里。

拟改为“双桥路”(以建设西路为界分为南段、北段)。双桥,取小双桥的简称。小双桥遗址,是2006年经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四环:北起大河路与东四环交叉处,南至东四环与107辅道交叉处,长23.7公里。

拟更名为“古城路”(以金水东路为界分为南段、北段)。西山古城遗址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古城村”,位于管城区圃田乡,历史悠久,约有2800年历史。

南三环:东起107辅道与南环城快速路向东延伸段的交叉口,西至嵩山南路与南环城快速路交叉处立交桥,长12.2公里。

拟改为“亳都大道”(以中州大道为界分为东段、西段)。亳,是商的都城所在,就是今天的郑州。

南四环:东起南绕城公路与机场高速路交叉处,西至郑少高速立交桥,长23.3公里。

拟改为“申河路”(以中州大道为界分为东段、西段)。申河,取申河村的简称。申河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是2009年新发现的一处史前仰韶文化遗址。

[方案解读]

三环路

方案A:“大道方案”,大气而彰显历史

“大道方案”在专名的使用上,主要考虑到展示郑州3600年的历史。环城快速路分别使用“亳都”、“西辅”、“故市”、“管州”4个名称,是因为它们在历史上都曾指今天的郑州,而且通过名称中的“都、辅(辅郡)、市、州”四个字的意义,能进一步体现郑州在历史上的发展沿革。

方案B:“环路方案”,简单明了,市民熟知

主要根据城市道路规划以及目前使用习惯,将规划名称作为标准地名,简单明了,符合目前市民们的习惯叫法,更易被人们接受。不足之处是命名过于简单,缺少文化内涵。

四环路

方案A:拟选用著名的历史遗址名称做道路专名

主要从发掘和弘扬郑州历史文化出发。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04年,郑州已探明的古文化遗迹有14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为彰显郑州的悠久历史,拟选用著名的历史遗址名称做道路专名。

方案B:以“环”路命名

根据规划,道路属于绕城公路,后来部分路段逐渐叫“四环”。“东四环”于2005年命名,位于京港澳高速公路西侧。为了方便群众,便于社会交往使用,将规划名称作为标准地名。

[现场激辩]

昨日论证会结束后,投票结果显示,两种方案的赞同结果不相上下。“我们将把此次论证会上的意见如实汇总上报,最终由市政府研究决定。”张建玺表示。

“郑州市的三环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叫响的。”昨日,市民代表赵国洲表示,经过近10年的检验证明,绝大多数市民能接受环路的名称。“而且,加上数字三、四,意义更丰富,导向定位更加确切。‘环路’可以说是郑州发展的一种标志。市民已经习惯了,如果突然不叫环路了,人们很难接受。”

来自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一位冯姓负责人也认为,还是延续“环路”的说法好,尽量不要更改,如果更改了,市民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

市规划局一负责人表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倾向于以环路命名。“毕竟体现了郑州交通路网结构和空间关系,也便于市民知道郑州市规划的布局和发展。有了环路的叫法,相信市民将更容易分辨道路指向,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他这样提议。

“我认为,以环路命名指位性很强,毕竟方便群众出行是第一位的。”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胡爱平表示。

“大道方案”赞同者

“给环路起个标准路名,只是时间问题,早下手比晚下手强。”市民代表王瑞明表示赞同“大道方案”,“郑州市越来越大,也许很快,三环就会成为城市主干道,那样叫做环路明显感觉不合适。地名命名应当提早介入,早早加以规范,这样才会不滞后。”

郑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志工作一处处长陈维也认为,随着城区扩大,还叫环路不太合适了,给环路命名是早晚的事情。“大道方案对宣传郑州悠久的历史很有帮助。”

其他:能否用郑州历史名人来命名

“我觉得道路命名,应当充分体现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文化烙印’。”市文化局的张建华认为,“大道方案”的路名,多是采用了郑州市的文化遗址名称,但有个别字比较生涩,叫起来不朗朗上口。他建议,能否考虑用郑州的历史名人或者发生在郑州的著名历史事件来命名,这样选取的名称应该更丰富些。

[其他道路]

中州大道向南北延伸,分南北两段

昨日的论证会上,还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中州大道的起止位置发生了变化。

此前市政府批准命名的中州大道,起止点为东风路至陇海铁路,长7000米,宽100米。最新的延长方案显示,中州大道将南起中州大道与南绕城公路交会处,北至中州大道与花园北路交会处,长24.8公里。市地名办提出,拟以金水路为界,将中州大道分为北段、南段。

中州路、中周路拟改为常州路、西周路

中原区须水工业园区的中州路和郑东新区的中周路,与“中州大道”有重名重音之嫌。这两条路也拟更名。

中州路拟更名为“常州路”。这是因为中原区须水工业园区的道路以“州”命名,如杭州路、扬州路、苏州路、中州路、兰州路。除了“中州”(指现在河南省一带)外,其他带“州”的名称均为我国行政区域的城市名称。

中周路拟更名为“西周路”。“中周”、“西周”、“东周”过去均属管城区圃田乡东周村委会管辖。过去曾有“水磨三周”、“水磨五周”之说。经实地勘察,中周路位于东周路以西,因此拟将“中周路”更名为“西周路”。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