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悦读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快乐星球》大派送
“校园小作家”征集令
“风尚三季”
相亲大会火热招募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苏童:深谙女人心

□晚报记者 陈泽来 实习生 陈晓雪 曹莹

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初知道苏童的名字是因为张艺谋拍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初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颂莲以及大宅子里的其他女性,我始终抱着一种恐惧的心理。阴森的院落,幽暗的紫藤架,扭曲的面容,女人间的勾心斗角,这都让少年时的我对苏童这个名字充满了畏惧与猜疑。苏童是个生性多疑、深谙女人心理的男人。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人对苏童的最初印象吧!

(一)

苏童,本名童忠贵。苏童笔名之意大概是苏州的童忠贵。两个名字给我不同的感觉。本名有忠厚富贵的意思,散发着实实在在的浓郁的乡土气息。而苏童这个名字,则给人以乖戾的感觉,可令读者引起种种遐想。苏,让人联想到苏州河的暗流,缓慢安静,却又夹杂着某种黏稠液体,温吞得让人害怕。童,是童言无忌的孩子吗?眨巴着狡黠的眼睛,带着肆意的坏笑,在文字的河流里像鱼一样穿梭。苏童应该是一个带着孩子般纯洁表情的文人吧。

当然,这仅仅是早先我个人主观的猜想。网络的发达让我有幸识得苏童面。先生一副黑色框架眼镜,眉毛浓黑,并非羸弱之人,但是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江南水乡男人特有的儒雅。没有我想象中的阴沉,反而是一脸浅浅的微笑,给人以镇静与安抚。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吃惊,如此沉静的面容与他小说尖锐的情节与描述没有任何相通之处。当然,作家的形象与作品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只是自以为是地把他们联系起来了。

(二)

苏童的作品很容易给人以“非女性不写”的印象,而苏童的名字也往往与女性联系到一起。从《妻妾成群》到《妇女生活》,从《米》到《碧奴》,苏童完成了自己的女性四部曲。当然,这是外界给予苏童女性作品的界定。人们不禁要问,苏童是否只是会以女性题材为噱头来延长自己的写作生命?伴随着《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的出世,我想,人们已经清楚了苏童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于女人身上。他有着更为广阔的也更为自由的写作动机。

从苏童的写作轨迹来看,无论是“香椿树街”系列,还是“枫杨树乡”情怀,无论是妇女题材,还是最新的《河岸》中的父子关系,他确实是在努力摆脱自己以往作品的影响,企图完全不受束缚地自由自在地在文字中行走前进。

作为一个作家,苏童必将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承受着种种的误解。就像这篇文章,本意是要消除种种关于他的误解,或许,也会带来关于他新的误解。只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猜测与误解,都是基于对他的好奇与欣赏。一个让人误解的作家,本身就具备着种种让人好奇的潜质与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