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目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历史上凡重启IPO,股市有80%概率是上涨的。这是脱离了时间、地点和条件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或经验主义思维。
第一,1995年至1996年的前三次和2005年至2006年的后两次重启IPO股市均上涨,那是因为当时GDP增长都在10%以上,股指处在低位(1000点以下和1500点以下),而2001年重启IPO后股市下跌,GDP增长为8%;股指处高位(2000点以上)。而今股市重启IPO,经济正在为保8%而努力,股指从1664~2828点,涨幅高达70%,处高位。第二,前几次重启IPO,大小非严禁流通,股市流通盘甚小。而现今重启IPO时,相当多股票的大小非已解禁,尤其是招行、联通等大盘股解禁数量巨大,只是未减持而已,谁能保证它们届时不与超大盘股IPO争抢跑道?5月大小非减持量创新高,足见股市正面临扩容与大小非的双重压力。第三,以往重启IPO时,新股发行价限定在20倍以下市盈率,新股上市后往往低开高走,带动大盘上涨。而今重启IPO,采用市场化定价,新股很可能出现超高发行价,一方面使市场大量失血;另一方面因机构中签比例减少,炒作热情降低,新股上市后很可能高开低走,拖累大盘。第四,据中登所最新公布的5月统计数据显示,社保基金连续4个月零开户,QFII自4月以来,也连续两个月未开一户,似表明他们对指数高位上重启IPO的不确定性采取集体“回避”。毕竟供求关系是商品市场最本质的关系。
当前,上半年行情的上涨已接近尾声。因此,抓紧“春收”、保存果实、控制仓位、出击购并股,乃是避险获利之要。
李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