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在攻上2800点平台后,管理层不失时机地重启IPO。但大盘没有选择波段调整,而只经4天的平台整理,便又在权重股带领下再度上攻,创出10个月来的新高。对近期基金大幅拉升的权重股,如银行、地产、石化双雄等还能激情追涨吗?我认为应谨慎为上。
中级调整或将难免
7、8两月IPO重启量必然很大,供求平衡打破,中级调整在所难免。一方面,新股发行价市场化,将使已过会的33只新股的募资由原先的7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同时,IPO重启后,市场恶炒新股之风必然卷土重来,导致大盘严重失血。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建国60周年大庆时股市平稳,7、8月份股市必须强制调整。而一旦大盘见顶,那么涨幅远大于上证综指(58.5%)的上证50(67.8%)、上证180(70.3%)和沪深300(69.8%)的大盘股必将深幅跳水。
不为权重股追涨抬轿
如何既避风险又顺势获利?我认为,首先是要有平和的心态,在保存前5个月胜利果实的基础上,鉴于美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预期,似可以半仓“歇夏”,有限度做多,能赚多少算多少。
其次,要像去年底今年初不随基金看空而看空那样,决不去为权重股追涨抬轿,坚持反潮流,以我为主,选股要另辟蹊径,要选择即使七八月大盘调整也不惧的购并重组股。
深度潜伏购并重组股
6月以来,中央国资委和上海国资委强力推进购并重组,使一大批有购并重组题材的、5~10元的、调整充分的中小盘股,尤其是上海本地股展开了超大盘、超估值、超业绩、超主业、超预期的想象的翅膀。即使对购并重组股也不应追涨,而应追跌;不应急功近利,而应乐于潜伏;不应只拿蝇头小利,而应至少逮个翻倍。这样,看似谨慎,其实是稳准狠出击;看似半仓操仓,其实因经常捉到涨停,故在收获上比满仓还要满仓。
李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