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财富管理状态分为“穷忙族”、“月光族”、“存钱族”、“好高族”、“抵触族”等五大族群
招商银行6月18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称,六大典型亚健康症状困扰中国城市居民,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形成了五大具有代表性的族群。
晚报记者 倪子 通讯员 樊振宁
首次定义居民财富亚健康状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个人财富积累已蔚为可观。人们意识到了理财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城市居民在财富管理之路上才刚刚起步,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为对中国财富状态进行深度分析,招行研究了中国七个经济区域的城市理财行为和心理。此次调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后对4000个样本进行了电话访问,并对105个样本开展深度访谈。被访者年龄在22岁到55岁,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或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群。
报告首次对“财富亚健康”进行了定义,将其归纳为“财富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低下的状态”。因为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现在还无法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化诊断参数。
具体地说,财富亚健康就是指人们的财富虽然没有出现危机,达到入不敷出或资不抵债状态,但理财手段和方法中已经有危害因子或危险因素的存在。这些危害因子或危险因素,就像是埋伏在财富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为外界的导火索,如市场环境变动等因素而点燃爆炸;或像潜伏在财富中的毒瘤,缓慢地侵害着人们的财富价值,如不及时清除,就可能导致个人财富危机。
六大典型亚健康症状困扰居民
《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从财务状况、投资和消费三个方面对“财富亚健康”现象进行了深入解读,总结出困扰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富管理的六大典型亚健康症状:
家庭保障不足。45.4%的受访者保障资金占比低于家庭资产的10%。超过15%的家庭保障充裕,这部分基本为高收入人群,由于风险防范意识强或者出于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做好遗产规划等考虑,而增加家庭保障资金的比重。
收入来源形式单一,财务自由度过低。有70%的被调查人群属于收入单一群体。此种亚健康状态是隐性的,该群体在工作稳定时不会有所影响,但是一旦发生特殊状况,收入中断,其个人和家庭都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资金来源陷入瘫痪状态。
盈余状况不佳。33%的人节余比例低于10%,基本上可以称为“月光族”,而消费比例高于60%的人有46%之多。调查数据显示,盈余状况不佳的主要为年轻人群(20~30岁),其他年龄层次则较少出现此种状况。
资产流动性过低或过高。大部分人对于资产流动性的把握并不重视,或者流动性过高,或者流动性比率过低。受访者中流动性比率过大的约占38%;过于不足的占37.9%,而反映个人财富总体流动性的付比率(流动资产/负债总额)也大体呈现同样分布。
净投资资产与净资产比值不合理,投资目标不明确。受访者中该比例处于合适值域的仅占34%,甚至有43%的人群该比例不足10%。该比例在50%左右为理想指标,过低很难达到资产增值目的,而该比例过高则容易带来过大风险。
负债比率过高。接近30%的受访者家庭负债比率高于40%,高负债比率无疑会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更可怕的情况是,遭遇金融危机有可能使家庭收入减少而影响还债,被加收罚息直至被银行冻结或收回抵押房产。
亚健康催生“五大族群”
根据上述6种财富亚健康状态的分析和对国民理财意识的描述,可以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财富管理状态确实处于很混沌很初始的状态,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形成了五大具有代表性的族群。
这五大族群分别是:“穷忙族”工作繁忙,有空赚钱,没空理财;“月光族”每月工资消费殆尽,毫无理财意识;“存钱族”赚钱存银行,认为存钱即安全理财,理财观念消极;“好高族”把理财等同于投资、追求高回报,不顾高风险;而“抵触族”本身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又不信任银行专业理财师,缺乏理财知识和方法。
报告称,这些族群中成员的财富管理状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财富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如何正确有效地治疗这些症状是目前国民急需解决的财富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