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依偎在我的怀里说,我就是你的小海鸥”“你是我母亲,必须养着我”……这些话语让许多人看到了一个慈祥母亲的形象。但著名作家毕淑敏却为这些话“怒发冲冠”。因为这些话出现在署名“毕淑敏”的文章《毕淑敏母子环游世界114天:眺望更高远的人生》里。而比这篇伪造自己署名的文章更让毕淑敏生气的是,在这篇文章里,她的儿子被编造成了一个患有“独生子女综合征”的叛逆男生。
读者求证 毕淑敏儿子很叛逆?
前日,毕淑敏表示,她已将刊登该篇文章的《知音》杂志社起诉至法院。目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这起名誉权侵权案。
记者前日联系到毕淑敏时,她正在北京的家里休养。毕淑敏告诉记者,由于该篇文章的刺激,她的血压这些天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推却了很多外事活动。今年4月初,毕淑敏的儿子芦淼在办公室不断接到电话。电话基本都是毕淑敏的读者打来的,问题基本上都一样:“芦淼,你以前真的像你妈妈在《知音》发表的文章里写的那样叛逆吗?”面对这些陌生来电和询问,芦淼是一头雾水,不胜其烦。闻讯后,毕淑敏立即买了一本《知音》,找到了署名“毕淑敏”的文章《毕淑敏母子环游世界114天:眺望更高远的人生》。一看完整整3页逾7000字的文章,毕淑敏“血压立即就升高了”。“文章署名‘毕淑敏’,我却一个字没写。文章里的芦淼叛逆而乖张,完全失实。”毕淑敏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是一篇典型的伪作。
记者调查 文章是怎么出炉的?
毕淑敏称自己一个字没写,那么这篇署名“毕淑敏”的文章是怎么刊登在《知音》这个全国知名的杂志上的呢?《知音》杂志社法务部一负责人陈女士告诉记者,该篇稿件原来是武汉一名姓江的作者给他们投的稿。据她了解,这篇稿件是江姓作者采访毕淑敏后成稿的。对此,毕淑敏表示,环球旅行回来后,武汉是有一名记者和她联系采访。但采访后的稿件,由于编造太多,被她和儿子同时否决了,不同意其发表。对于毕淑敏的说法,陈女士表示,当时《知音》杂志社认为,该篇稿子引用了大量毕淑敏的博文以及发表过的作品,属于汇编稿,最终没给那名作者署名,署名“毕淑敏”。此前,负责该篇稿件的编辑发邮件向毕淑敏确认。但陈女士也承认,并没有得到毕淑敏的确认。那名编辑则认为,毕淑敏没有答复就表示“默认”,最终将署名“毕淑敏”的稿件刊发在2009年第10期(4月上半月版)的《知音》上。
毕淑敏索赔 精神损失费40万元
在发现文章侵害了自己的权益后,毕淑敏曾联系《知音》杂志社,提出异议,要求《知音》以黑体一号字在杂志上用同等篇幅来道歉。
对于毕淑敏的要求,陈女士表示,他们原本是好意,是为了宣传毕淑敏。目前,相关责任编辑已经引咎辞职,他们希望可以用补发稿费的方式取得毕淑敏的谅解。对于毕淑敏提出的在杂志上用同等版面道歉的要求,陈女士表示:“这对我们杂志会有负面影响,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毕淑敏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毕淑敏表示,《知音》杂志社作为一家发行量逾百万份的出版单位,为了自己的商业目的,冒充作家手笔杜撰失实文章,欺骗读者,性质恶劣。为维护自己名誉权,要求《知音》杂志社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40万元。吴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