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楼市与全国一样,上半年走出了量价齐升的行情,但由于房价升幅过快,加上6、7、8月份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市场有可能自6月之后交易量下降,从而对上冲的房价有所抑制。自5月份之后,郑州楼市中投资型和改善型消费者开始进场,这源于富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日趋增强,即近期房价的上涨,有投资型需求的较大贡献在里面,而刚性需求则在减少。
至于未来楼市的走势,还要看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和房地产政策导向。在全国楼市一派火热之际,估计政府近期不会再出台新的救市政策。但这样的“火热”容易让开发商迷失方向。
2008年刚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去,市场低迷时带给开发商的警示信号但愿还有人记得,并能有所反思。当前,国内经济还未发生根本性好转,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也没有明显提高,而房价的畸形上涨,短期内虽对各方都有利,诸如开发商解套了,利润提高了;银行效益好了;投资者挣钱了;政府的收益增加了……但长期来看,则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甚至潜伏着更大的问题。所以,房价的飙升不一定都是好事,有可能为日后市场的震荡埋下伏笔。
2009年上半年,郑州楼市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是一些开发商在开发领域和产品研发上的创新。如清华·忆江南、利海·雁鸣湖等郊区大盘都在探索休闲旅游地产开发的最佳途径;老年社区也在郑州开花结果;美景鸿城项目开创了城中村改造与打造“城市之门”形象相结合、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的典范;建业的半岛·老房子项目,通过徽州民居的移植来探讨传统文化住宅在中原的创新模式,还有它的“琢玉行动”,让人看到了郑州房地产日渐成熟和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
一张报纸有60年的历史,在郑州是不多见的。我订的有《郑州晚报》,每天都看。去年第一地产推出的“中原地产人物志”系列报道,可以让人们深度解读驰骋在商场的业内精英,给我印象比较深。
在《郑州晚报》60华诞之际,希望这张报纸能滤去浮华,保持厚重本色,时刻把读者朋友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心中有读者,读者心中才会有晚报。
晚报记者 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