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3版:战危机保民生保增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激发信心,抢抓机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激发信心,抢抓机遇
——访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廖义芝
郑州高新区副主任廖义芝
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的专利孵化转移中心,已成为国家专利产业化(河南)试点基地、首批国家专利技术交易中心。

把握经济动荡下的郑州机遇,有两种支撑:一种是郑州本土产业集群“危”中求“机”的信心激发,一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抗风险的内生力。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践表明:“危机”当前,只有激发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应对、调整战略、措施得力,方能走出一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路子。

“危”中求“机”,逆势而上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实体经济遭遇重创;“来得迟,走得慢,影响深”,这个“影响深”的过程无疑敲响了警钟,遏制我省一季度以来经济下滑的趋势,刻不容缓;决战二季度、冲高三季度、保障四季度、增强信心、强化措施、逆势而上已是当务之急。为此,记者走访了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廖义芝。

记者: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实体经济动荡波及我省,如何把握郑州机遇是个不小的课题,这个课题虽有难度,但必须做好,做出特色,请您谈谈对此课题的认识。

廖义芝:关键是信心,激发信心,抢抓机遇,有信心,就有机遇。

作为资源型经济的河南,在危机中遭受较大的影响,但从郑州高新区的情况来看,区内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良好经营管理的企业却能在危机中逆势飞扬。这就给我们区内其他企业提了一个醒:要认清危机的本质,危机对资源型、低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企业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对于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和先进管理的企业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作为实体经济来讲,我们企业一定要认清这一点,激发企业信心,抢抓机遇,强化措施,至关重要。企业心态要放正,要面对危机、积极应对、措施跟上、布控防危,“危”中求“机”,逆中抢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是个挑战,也是个考验,不过是特殊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战略调整问题;危机引发产业市场变化,企业战略也要跟着市场变。如何变?还是要依托产业优势。我们的体会是:产业优势越明显、特色越突出、信心越足、措施越及时,就越能把握“郑州机遇”。

记者:其实,这些“抗危”措施,从一个侧面表明,管委会作为高新区企业的“娘家人”,拿出了“暖心”政策,目的在于鼓励企业立足本企“抗危”,激发企业“抗危”信心,为企业“抗危”度难关、求稳定注入精神动力与市场活力。

廖义芝:是这样。企业是高新区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在危机影响仍在继续,企业发展信心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信心,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一旦产业集群的信心与活力激发出来,就会显出强大的“抗危”力量,机遇也就会随之而来。由于措施得力,全区第一季度效益下滑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而一些优势产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四维机电实现了102.6%的同比增长、新开普电子实现了111.6%的同比增长、华晶超硬材料实现了175.4%的同比增长、生物制药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25.3%的同比增长。如此成效表明,郑州高新区产业已具备了较强的内生性增长力,自主创新优势表现了“危机”中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抗风险特色吧。

产业集群优势何在?

记者:透过这次“抗危”行动,不难看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那种内生性增长力和自主创新的优势,无疑给郑州本土企业“抗危”提供了一个范本。那么,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优势呢?

廖义芝:郑州高新区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壮大特色产业为目标。经过20年的发展,郑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精密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威科姆、新开普电子为骨干的电子信息集群,以信大捷安、金惠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安全集群,以华和得易为代表的软件服务外包集群,以汉威、新天、光力等为代表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以阿格斯为代表的新能源集群,以华晶、华硕为代表的新材料集群,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等七大产业集群。其中,软件产业基地集聚了河南70%的骨干企业,新材料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骨干企业,生物制药基地集中了全省大部分优势企业,还有光机电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都集聚了一大批同类标杆企业,七大产业集群对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值达80%以上。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与优势产业集聚,使郑州高新区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产业集约度最高的新城区。

比如,高新区超硬材料规模以上企业增速在3~5月分别达到9.8%、10.4%、14.5%,正是这些特色产业集群依靠其强大的“团队竞争力”,大大提高了高新区经济抗风险的能力,成为高新区在经济危机中的“定海神针”。

产业集群拉动城区发展

记者:郑州高新区经历了20年的发展壮大,其产业集群的高度集约发展,不仅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更重要的是产业拉动作用。那么,郑州高新区对中原崛起、拉长河南工业“短腿”有什么作用?

廖义芝:其实,产业集群的发展功能,重要的一点就是拉动城区建设、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由产业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发展相对较弱,并且其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传统型、资源型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在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郑州要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河南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从资源和劳动力驱动为主转向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为主。郑州高新区坚持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新、高端产业为己任,创新资源和高端产业不断聚集和膨胀,创新辐射力持续放大。它将在改变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升郑州、提升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高新区的发展对郑州市的城市建设、提升郑州工业水平、推动郑州城市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廖义芝:郑州高新区20年发展表明,高新区无论是战略定位,还是发展趋势,都体现了扩大城市建设、提升工业水平、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和经营战略;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体制创新的试验区、产学研结合的基地,引领示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城市功能区。郑州是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商贸城市,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依托,拉大城市框架、构建工业化新城区,这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创新特色突出、产业相对发达、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居的现代新城区,必然能有力拉动郑州城市建设和工业水平的提升,推动郑州经济的高速发展。

高新区前景展望

记者: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郑州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战略,致力打造50亿、100亿园区,以及大学科技园区、软件园区、新材料园区、生物医药园区、光机电园区、新能源园区、新光源园区等10个科技园区,如此高速发展,未来的高新区是个啥模样?

廖义芝:2009年3月科技部正式批准郑州高新区启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未来的郑州高新区,从“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战略出发,强化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体制创新的试验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产业基地,建设承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平台和创新型核心示范区。到2015年,一个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密集、人居环境优美的科技新城区,具有引领示范社会、经济、科技、产业、文化、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枢,以及我国内陆地区具有重大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到那时,郑州高新区的面貌将会日新月异;到那时,高新区人会更有信心。

[经济快评]

金融危机的经济环境下,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其高度集约化的产业集群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在当前全面“抗危”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出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的特色发展思路,以及这些优势产业集群的内生力和抗风险力。正如经济学家所言“优势产业就是‘机遇’”,而“机遇”即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质发展,代表了郑州市工业高速发展的一个方向。

——品牌营销专家 周修亭

[企业点击]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支柱产业相对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中原硅谷”。同时,也为郑州市拉大城市框架、扩张城市容量、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示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