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33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拆篱笆郑州敞大门
一座城市和她的晚报60年的行进影像
T33
【 】
郑晚影响之民生
影响民生
630bt1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户籍改革
拆篱笆郑州敞大门
2001年11月21日的郑州晚报,报道了户籍改革办证首日的火热场面。

2001年11月3日,《郑州晚报》一版头题刊发报道,《郑州市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报道称,11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文件,规定从当天起,亲属投靠、新生儿入户、购房入户、工作入户等7种情况可以办理郑州市区户口。2003年8月,郑州市政府再次发布文件,规定从当年8月22日开始,取消现行的“农业户口”、“暂住户口”、“小城镇户口”、“非农业户口”,实行“一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统称为“郑州居民户口”。这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制的户口管理模式,对拉动城市框架、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加快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确定了购买房屋迁入户口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拐点2001

2001年11月20日8时3分,郑州中原公安分局户籍办证大厅里,一位艾姓男士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户口迁移证,成为郑州市户籍制度全面改革第一个受益人。他从这天的凌晨4时就开始等,为的是给孩子解决上学难。

“我整整等了15年!”那天,人群中传出这样一句呼喊。家住管城西街的孙富中15年前,与一位郑州姑娘结婚,“外地人”的帽子一直压在他的头上。拿到了户口迁移证,他情不自禁地拉起陪同而来的妻子的手……

这是当年5个办证大厅正式开放办证的第一天,在近万名前来办证的人中两个普通的画面。他们迫切要办理迁移证,将户口迁入郑州。

2001年,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郑州户籍制度改革的“拐点”。2001年11月1日,郑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通知》,取消了进城控制指标和“农转非”计划指标,放宽了亲属投靠的落户条件,出台了吸引人才购房投资兴办企业等落户政策,并将户口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级公安机关。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有几个主要内容,比如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投靠子女生活的,准予迁入,这在以往的户籍制度中是没有的。还有,买房就能成为郑州市民……

这些新规的出现,深层原因则是郑州城市化进程的必需。城市更为开放的一个标志,就是向外地人敞开大门,而户籍制度改革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从二元制到一元制

2003年8月22日,郑州市政府再次下发文件,进行又一次的户籍制度改革。目前,郑州市户籍制度管理就是以2001年和2003年这两份文件为准。更大意义上,2003年的文件对2001年是一个补充。而比较引人关注的是,2003年的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行一元制的户口管理模式,通称为“郑州居民户口”。

2003年户籍制度改革的亮点是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户籍管理,特别规定在郑务工人员只要参加社会统筹,凭相关证明即可办理郑州户口,同时取消了近郊农村和市区之间户口的迁移限制,居民可以自由双向迁移。

郑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警察大队户政大队长冯建坤告诉记者,这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制的户口管理模式,对拉动城市框架、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加快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确定了购买房屋迁入户口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郑州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2001年以来郑州市购房入户138491人,占总迁入人口的22.46%。

同时,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引进、吸纳了不同层次的人才。近年来郑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入户194548人,占总迁入人口的31.56%。这部分人才引进为郑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根据郑州新的户政政策规定,在郑务工人员只要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统筹金的,就可以办理迁郑户口。现已办理迁郑户口16816人,占总迁入人口的2.73%。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吸引外来人员兴办第二、第三产业,共办理投资纳税入户1740人,占总迁入人口的0.28%。这也加快了郑州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体现出郑州作为一个中心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继续改革的趋势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如今,户籍管理已不仅仅是证明公民身份和为国家提供人口数据,而逐步变成了一些行政部门管理的载体,公民的学习、就业、社会保障等权益与户口都紧密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户籍制度改革不单是一个户口迁移、身份转换的问题,而是一项牵涉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兵役、土地等多项改革的系统工程。”冯建坤说,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其实仅限于户籍管理和户口迁移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有关部门的配套政策并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或调整不到位。

“只有户籍改革和经济社会配套政策同时进行,户籍改革的目标才可以真正实现。”冯建坤认为,政府需尽快出台户籍法,规范户籍管理,解决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户口注销,剥离其他部门附加在户籍管理上的功能,还户籍管理本来面目。政府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配套改革,逐步剥离教育、房屋拆迁、征地补偿、事故赔偿、劳动就业等方面附加在户籍管理中的钳制功能,确保各项配套政策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衔接。

冯建坤建议,未来郑州户籍制度的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员来郑州投资经商、办企业,实行有利于吸收投资的户口迁移政策;凡具有一定投资额的投资者,不受固定住所条件的限制,只需在人才交流中心、社会劳动保障局存档,就可直接办理迁郑户口;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规定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凡在郑居住3年以上,持有郑州市《居住证》,能够及时交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外来人口,可办理准迁入户手续。

郑州流动人口管理的前世今生

1999年8月16日出版的《郑州晚报》一版《流动人口管理规范了——48.6万人办结暂住证》报道:截至7月份,48.6万多外来人员办理了暂住证。1998年初,市政府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公安、计生、教育等十几个部门参与,全市启动了48个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本着“统一牌子、统一胸卡、统一操作标准、统一交款账号、统一票据、统一服务窗口”的八统一标准,为上门办证的外来人员办理暂住证。

2003年国家统一取消暂住人口管理费。没了经费来源,相关管理机构名存实亡、队伍流失。2006年底,郑州市公安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2007年立法规划。市政府办公厅多次组织劳动、计生、房管、法制、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研讨论证。

2007年初,郑州市公安局全面开通“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唯一的。它实现了内网(公安专网)与外网数据的汇合。该系统作为外网的“社会版”成为一个新的名词,多指安在出租屋房东家里的流动人口登记信息查询系统。

手工报表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在郑州成为历史。

2007年8月至今,全市共登记暂住人口信息225万余条,治安拘留人员信息17461条,治安案件信息26285条。根据郑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暂住办的这个系统上的信息,共抓捕网上逃犯360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