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34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桥一路 立体化城市现雏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紫荆山路通车未来路一年之变化
四桥一路 立体化城市现雏形
之一
紫荆山立交俯瞰

影响城建

【 】

新闻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郑州商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带来交通变革,郑州交通日趋紧张,其中金水路压力最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1994年3月,郑州市政府宣布,在金水路上修建紫荆山、新通桥、大石桥和河医广场四座立交桥和新通桥至大石桥之间的一条高架路。同年6月10日,在车辆相对拥挤的金水大道开建“四桥一路”,半年后的12月30日,全线通车,郑州也有了第一条市区高架路。至此,“四桥一路”工程拉开了建设现代郑州“大会战”的序幕。从1994年6月10日动工到1994年12月30日竣工,几乎每天都能在《郑州晚报》上看到这一在郑州城建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的相关报道。

[ 历史记忆 ]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86年9月30日,《郑州晚报》报道,今天,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邓小平为大桥题写了桥名。

紫荆山路通车

1997年12月29日,《郑州晚报》报道,长2.2公里,双向6车道,红线宽45米的紫荆山路于28日通车,这条规划了40年之久的紫荆山路终于打通,工程总投资3.2亿元。

未来路一年之变化

2006年8月31日,未来大道全线贯通,现在未来路全线贯通,北起金水路,南至航海路,全长4724米。道路红线宽50米,双向6车道设计。2007年8月26日,正式通车。

西绕城公路通车

2008年8月8日,《郑州晚报》报道,郑州西绕城公路主体工程7日竣工通车。经过长达10个月的施工,原本双向4车道的西绕城公路现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为国家一级干线公路。它的通车意味着沿郑州外围90公里转一圈只需70分钟。

西绕城公路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西四环”,改建工程起自花园路与国道107辅道交会处,向西、向南、再向东与国道107相交,全长50.12公里,道路规划红线宽度70米,设计时速80公里。

配套的慢车道和沿途绿化以及设计位于北部的一座收费站还未完成,预计年底所有工程可全部完成。建成后,市区任意两点间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外围5市1县到郑州中心区的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

郑州市首建立交桥

金水路,原来被叫做金水大道,是一条长5784米、宽26.6米的柏油路,这条横贯市区东西的交通干道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难以承载市内五区的人流、车流负荷。

从1994年6月10日动工到同年12月30日全线通车,如今,15年过去,“四桥一路”依然是郑州市区交通的枢纽。

“四桥一路连通了郑州的东城和西城,也引领郑州进入一个更快捷、更通达的时代。”2009年6月19日,四桥一路建设者、河南五建集团副总经理戴忠庭动情地说。

当年,戴忠庭担任河医立交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建设。他告诉记者,1993年年底,新华社刊发的一张新闻图片引起了郑州市建委的注意,南昌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13亿多元,在市区内建起了12座立交桥。

戴忠庭说,郑州市建委当即组织了一支包括建筑公司、规划部门、交警部门在内的考察队伍,集体到南昌借鉴建设立交桥的经验。

“我也是考察团的成员。”戴忠庭说,到了南昌之后,才真正见识到了立体交通。考察团的汇报得到了郑州市领导的首肯,很快,建设立交桥和高架路的方案正式确立了下来。第二年的郑州两会上,时任郑州市市长的朱天宝正式提出修建“四桥一路”。

昼夜不停工吃住在工地

按照规划,四桥一路工程施工范围4.2公里,累计线长11.5公里,桥体建筑面积l2.5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

不过,与以往的大型市政工程不一样的是,郑州“四桥一路”的建设没让政府掏一分钱。在郑州市政府递交给省政府的报告中,写明了拟采用贷款建桥、收费还贷的办法建市内立交桥。

戴忠庭说:“当时黄色面包出租车很多,这些司机对四桥一路建设很支持,都主动去交四桥一路费。”

“当时的施工技术、设备都不行,只有在施工方法上想办法,全靠人海战术,场面很壮观,很多单位都组织人员到施工现场参加义务劳动。”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高振波也参与了当年新通桥立交的建设。他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工期,当时都是昼夜不停施工,工人都是现场培训现场上岗,常常几天不能回家,吃住都在工地。”

由于是夏季施工,1994年郑州的雨水又特别多,这可苦坏了施工工人。“打桩时,地上有很多洞,一下雨就灌满了水。这时候我们最怕行人掉进去,没办法,就穿上雨衣,每个洞口站一个人,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说这话时,高振波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记者在市政总公司资料室查看当年的施工资料时,该处室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年,她就曾到“四桥一路”施工现场参加过义务劳动,“场面很壮观,大家的干劲也很足,竣工后,每天还有很多人到现场参观”。

半年完工郑州速度成神话

翻阅当年的《郑州晚报》,可以看到,这个工程建设十分高效:当年3月份宣布筹备修建,5月建设指挥部就正式成立,当月金水路沿线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并在短短15天内完成了涉及250多个单位总计3.9万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6月,“四桥一路”工程誓师大会召开,6000余名建设者开上前线。

1994年6月1日凌晨3时30分,郑州夜空突然传来几声巨响,郑州市印刷厂所属楼、中州影院东侧临街楼等l0栋高大建筑被依次爆破,金水路拆迁工作全面开始。6月10日,一个简单的誓师动员大会之后,工程开始了全面建设。

当时全中国的目光都聚焦在郑州的“四桥一路”上,不少外地媒体给出了一个新词——郑州速度。戴忠庭对速度的感受是我们用180天就干完了两年的活。

按照“四桥一路”的工程量计算,正常定额工期需要两年,而要求的总工期却只有200天。从1994年6月25日大石桥第一根工程桩建设完毕到同年9月3日河医广场立交桥南二桥引桥主体工程完工,再到同年12月7日“四桥一路”工程向市民开放,经历了急风暴雨般的180天。此后,汽车从金水路上空掠过,郑州正式进入立交时代。

郑州市内交通路网逐步形成

“四桥一路”的建成大大缓解了郑州的交通,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郑州经济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也大大增多。同时,作为中南几省的中心地带,郑州市交通枢纽的地位越发重要,南来北往的车辆逐渐增多。

2000年2月,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郑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畅通工程”实施工作,打出的旗号是“修好自家门前路,方便全国过往车”。2亿元工程款迅速到账,外三环道以惊人速度建成,同时还拓宽改造了内环道。同年5月,一个投资12.5亿元,在市区修建“九桥九路”的交通建设方案全面付诸实施。

九路工程将目标锁定在郑州市环道以内九条交通要塞,分别对其进行拓宽改造,包括:航海路、西环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郑花公路(现花园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东西大街拓宽改造工程;紫荆山南路工程;东风路打通工程;郑汴路拓宽改造工程;经三路新建工程;107国道郑州段交通综合治理工程;嵩山南路拓宽打通工程。

九桥工程包括:中原路立交拓宽改造工程、城东路立交拓宽改造工程、紫荆山南路立交桥、农业路立交桥以及经三路东风渠桥工程、郑新路陇海铁路立交工程、107国道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拓宽改造工程、107国道跨机场路立交桥及107国道跨航海路立交桥工程、107国道跨航海路立交桥工程。

2001年12月26日,环城快速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环路,周长43.7公里,总投资15.83亿元,7座大型立交桥,26座人行天桥。这是继“四桥一路”之后,郑州城建史上又一个规模宏大的市政工程。

2004年,郑州市修建二环交通圈,打通农业路,连接经三路,改造桐柏北路,并修建农业路下穿铁路编组站的立交桥,将农业路和桐柏路相连,形成桐柏路—农业路—经三路—城东路—航海路—桐柏路的二环交通圈。这一交通圈的修建,大大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这些工程的兴建对于构建郑州市环路网络,缓解郑州市各入市口交通压力,改善旧城区交通状况,繁荣老城区商业经济,完善城市路网,缓解区域交通压力,维护省会城市形象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郑州市政府又提出5年后出郑州30分钟可上高速的计划,目前,这一计划正在紧张有序的实施过程中,郑州的快速路网将由“一环两横一纵”构成。“一环”指北三环—西三环—南三环—中州大道;“两横”指建设路-金水路、陇海路;“一纵”指江山路(郑邙路)-沙口路-京广路。

目前,郑州快速公交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地铁一号线也已开建。郑州30分钟市区交通圈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