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打造郑州生态新天地
贴近实际,彰显特色,创模工作扎实推进
在中部地区,郑州自然环境面临诸多先天不足,造成创模难度加大,加之国家新的创模指标出台,我们既要巩固已完成的指标,又要适应新有指标要求,这给我市创建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自2003年郑州创模工作启动,我市创模工作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按照 “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生态建设与污染防治同步进行,主城区与县(市)同步创建、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有机衔接”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开展污染减排为抓手,以全面推进“一城区、两河流、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实现郑州跨越式发展和建设“三化两型”城市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模工作。
为此,郑州创模要高起点,克弱项,抓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对照新指标制定完善了《郑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9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并把各项任务逐项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
一是立足长远,把污染减排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到今年5月底,5万千瓦以下机组全部关停;全市关停水泥企业21家,关闭普通机械立窑水泥生产线36条;煤矿数量也由501处减少至214处,新密市通过推广实施连片治污、关闭、重组、转产等,将原有的148家造纸企业减少至48家。
二是大力实施循环经济。目前,在我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荥阳,已有循环经济类企业50家,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体系,巩义朝阳钢铁公司自开展清洁生产以来,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000吨,价值近500万元,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80吨。到2008年底,郑州市共有140余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审验收,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实现经济效益约7亿元,节水1126余万吨、节电14394余万度、节煤18余万吨。
三是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以来,我市环保投资达到上百亿元,环保投资指数始终保持在2.3%以上,远远高于中西部其他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大投入,促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投入20.04亿元,完成了王新庄、五龙口、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马头岗污水干管、污水泵站建设工程和多条道路雨污管网改造,城市污水收集率达98%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左右。所辖6县(市)和上街区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建成,形成了县县有污水处理厂的治污格局,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03.5万吨。投入4.8亿元,建成了垃圾综合处理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各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98%以上。2008年,一氧化氮比2007年净削减11176吨,削减率20.21%;二氧化硫净削减17200吨,削减率10.62%,削减量和削减率达到近年最大幅度。
另一方面,着眼大局,把淮河流域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07年,我市再次把“一流域”(市辖贾鲁河流域)作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市政府相继开展了“郑州环保雷霆行动”和“利剑行动”,组成十余个督察组,将20家环境违法企业列入环境“黑名单”,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对651家企业实施停产(限期)治理,关闭各类重污染企业340家。2008年,开展了以“流域治理、总量控制、饮用水安全及生态建设”四大工程为主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专项督察,查处超标排污企业20余家,关闭取缔严重污染饮用水源的37家磁选矿厂,责令88家磨砂企业限期搬迁。
围绕三年新跨越,我市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政府承诺的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得好坏,事关我市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
市环保局围绕《郑州市加快实施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制定“郑州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工程实施方案”。2009年,我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全面开展“一城区、两河流、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即市内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突出烟尘污染治理和机动车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深化水污染防治,继续对贾鲁河和双洎河流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巩义市米河镇、新密市来集镇、登封市大冶镇和荥阳市贾峪镇等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抓重点:一是近抓增长,突出一个“快”字,就是要抓住机遇,确保一批项目尽快落地。二是远抓质量,突出一个“高”字,就是要做好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扭转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三是根抓作风,突出一个“实”字。
今年以来,我市环保工作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全面开展“一城区、两河流、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环境总体形势继续保持稳定,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止到6月25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二级达标天数为156天,达标率88.6%。主要河流污染负荷进一步减轻,4个省控断面水质较2008年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贾鲁河水质明显改善,贾鲁河中牟陈桥断面2008年一氧化氮和氨氮年均值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31.2%和43.7%。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上半年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利润减少,资金流动性下降,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的难度加大,偷排概率增大。总结历史经验,经济走出低谷后的强劲反弹将会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我们要深刻汲取历次经济周期性波动反弹造成环境更大破坏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问题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未雨绸缪,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为全面完成今年环境目标而努力奋斗。
点线布网,全市污染源实现即时监测和动态监控
在加强污染源深度治理的同时,我市不断提高环保监管手段,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提高自动监控水平。要求全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口,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烟气进、出口,市区1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和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目前,已安装污染源监控设备194台(套),对143家重点排污单位实现了在线监控,并实现了与市环保局联网。同时,按照环境监控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在现有七个环境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尾气监测、环境噪声监测、辐射源监测三个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立了全市监控网络,实现了即时监测和动态监控。
环保执法 强堵善疏
严格实施目标责任制,把环保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中,年初签订,年中、年末考核,结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一票否决;同时把环保工作中最主要的、与老百姓关系紧密的指标拿出来,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理的实事当中,年初承诺、年终兑现;在全市实施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超标财政罚款制度。出境河流断面连续超标的县(市)、区,不仅实施财政罚款,还要给予当地政府黄牌警告,后果严重的实施区域限批甚至责任追究。
市监察部门运用督办、通报、黄牌警告等手段,对项目建设环境存在问题的县(市)、区和责任单位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专报,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今年我市对全市造纸、电镀、制药、合成氨和硫酸企业进行核查,对15家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企业下达了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通知书。目前已完成治理任务6家,8家正在治理。
我市综合整治企业共125家,其中米河镇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企业45家,巩义、登封耐火材料综合整治企业80家。对列入治理名单的企业,已逐个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和关闭告知书。目前,已完成大气污染限期治理企业32家,正在治理9家;已完成耐火材料限期治理59家,关闭20家。
新密市来集镇要拆除闲置烟囱70根,目前已拆除10根,1家脱硫试点工程已完成,21家粉尘治理企业已完成6家,15家正在治理,来集镇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登封市大冶镇取缔32家洗选铝石矿企业,已下达关闭通知书。荥阳市贾峪镇对22家淘汰和治理企业已下达通知书。
同时,制定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如在燃煤锅炉拆除、清洁生产审核以及生态创建等方面实施了奖补制度,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在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大锅炉的拆除和改制工作中,规定每完成1台燃煤大锅炉拆除任务,市财政奖励3万元;全年任务如期完成的,再奖励10万元。
本版文字:晚报记者杨观军 本版图片:通讯员王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