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62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戳穿黑医托 记者跟踪遭恐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戳穿黑医托 记者跟踪遭恐吓
医托总是瞄准外地患者和老年人。晚报记者 白韬 图
医托经常在大医院外搜索目标,引诱病人前往其合作的小诊所、小医院。晚报记者 白韬 图

开栏的话

深入决定深度。有些时候,为了近距离贴近事件,得到真相,我们不得不登上舞台,扮演各种角色。

在暗访过程中,没有剧本、台词,都是临场发挥,遇到险境,必须机敏应变。

重磅新闻

新闻回放

时间:2002年6月12日

“医托”存在已久,在大医院外搜索目标,引诱病人前往其合作的小诊所、小医院,卖给患者一些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的“良药”。不仅贻误病机,坑了患者的血汗钱,还造成对郑州就医环境的不良影响。郑大一附院综治办仅2002年5月就受理医托受害案几十起,2002年上半年已协助返还受害人药费约2万元。这种现象,囿于管理部门取证难,处罚轻,在2002年的郑州已经相当猖獗。

首次出击,凌晨蹲点跟踪医托

由于医托团伙人数众多,晚报的特派暗访记者也制定了周密计划。从一名出租车司机口中得到消息,医托总在凌晨“打的”去上班,记者陈祖强、何可、 陈辉、 宋瑞誓要曝光医托团伙的行骗过程,调查出一伙医托在郑州耿河东街西口出没。

2002年6月初,晚报记者开始在该路口于凌晨时分蹲点守候,当即跟上一伙医托,跟随其前往郑大一附院门口。

在几天的跟踪采访中,记者们发现这伙人总在医院门口四处张望,和一些外地赶来的患者及老年人搭讪。“医院里没有什么专家,不如我给你介绍。”医托对目标如是说。

“站在台阶上的妇女向老人(目标)介绍后,向手拿编织袋的妇女使了个眼色,然后离开……医院的保安打开铁门后,一群人拥着老人走进,我们随后跟进,到转弯处,发现一个长约15米的过道通向郑州大学医学院,过道里站了14个人。我们的突然出现,让医托们很意外,我们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这群人聚集的房子里有灯光透射出,老人已无影无踪……院门上挂着一个牌子——郑州大学医院三院。”

目睹医托将目标骗入圈套中,记者们发现周边情况不对,似乎被反跟踪了,记者们只有原地不动,等那些起疑心的医托们自行离开。

布控侦查,三路记者遭到恐吓

2002年6月9日凌晨6时,记者们已经守候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口,只见一辆黄面的飞速驶来。

一车下来12人,其中一蓝衣人走到了记者身边,左顾右盼,另外一些人分别到医学院立交桥下和医院门口,记者发现,医托们原来是增加了岗哨,其布置包括放哨、攻关、放线、收线、反侦查。为避免打草惊蛇,记者们提早撤离,发现蓝衣人一直目送他们离开。

由于医托反侦查能力不弱,6月11日早,当记者再次守候在医院门外时,兵分三路,一路记者控制制高点,随时向其他记者提供动态,并对这些神秘的医托高空拍照;一路记者布控在医托带领受害者进出的要道,第三路隐藏在可近距离观察医托行踪的各处角落。

7时30分,在一所重点监控的房子外,记者的手机响起,“赶快撤离,你已经暴露”。

与此同时,神秘人群在那所房子外一哄而散,撤离中,手机再次响起:“两男子正在你身后,不要回头,甩掉他们。”

记者进厕所,出厕所,走后院,出小门,穿小道,两男子却死咬不放。在一阵东闪西躲中,终于甩掉了医托们。

而另一路控制要道的记者更遭到了疯狂围堵,老人、抱小孩的妇女、壮汉,把他们围得死死的。在同事的解救中,记者突围,拉上一对刚从医托那里受骗的夫妇,一起跑。在一处大门外,“请问你的表几点了?”一个人钻到一名女记者的遮阳伞下问,同时低声告诉她,“你后面有两个医托,小心点!”在警亭工作人员的提醒下,记者想办法离开了医托。

而另一名记者在高处指挥点同事的提醒下跟踪几个医托时,被几名黑脸大汉恐吓:“不想活了,你再敢,我弄死你。”“我是过路的,怎么了?”“你就不能站在这儿,站这里我打死你。”还未来得及反应,记者脸上挨了两巴掌。记者一边撤离一边称要报警,才甩开那些人的追打。

摸清套路,分工有序以家人相称

在近半个月的摸底调查中,记者们摸清楚了医托们的套路。

医托兵分几路分工有序,“中青幼”结合,以一家人相称行骗,和患者搭腔,患者看什么病他们就有什么病的对应专家和医院。主要下手目标为外地人,以带小孩子的患者为最佳目标,时间多选在节假日和疾病多发期,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医院。

医托当时联系的合作医院大多为私人承包科室,甚至有医托自己开的诊所。记者调查发现,一名被揪出来的“教授医生”实际上只是卫校毕业学生,只有某乡里发的行医证。

请看和医托诊所主治大夫邱悲鸿“教授”的对话。

问:谁雇的你,每月多少钱?

答:温东升(医托)雇的我,每月600元。

问:什么学历?有行医证吗?

答:驻马店卫校毕业,乡里发的行医证。

问:你们的研究所用了多少医托?

答:多少我不知道,但有医托。

问:你们一共有几个医生?

答:就我一个。

问:所里有无许可证?

答:我不知道。

本版撰文 晚报记者 马静

直抵黑窝点

馒头老板曝黑幕

时间:2002年6月1日

新闻回放:

2002年5月30日,晚报刚改版就曝出重磅新闻——一位生产“黑馒头”的老板自曝黑幕。

自从2001年3月份“馒头风波”出现至本篇当日刊发止,郑州黑馒头生产厂家在1200家以上,当时,郑州市需要的馒头总量中,有80%是黑馒头供应的。主要聚集在黄岗寺村和白芦河村。

为此,晚报记者张建生、黄进洪前往白芦河村内一个加工厂,突然专访了一个黑馒头老板,这个老板有问必答,却马脚毕露。该厂苍蝇到处乱窜,使用的面粉没有商标,这些面粉大都来自开封通许、周口太康等地,进价比正规面粉厂便宜许多。

夜访石料厂

解救30苦命人

时间:2003年5月19日

新闻回放:

17日,一位路人打来热线,称遇到一位遍体鳞伤的人,他冒死逃出新密一家采石场,那里还有30多人仍然受困做苦力。

晚报记者马少钧急忙赶至当事人身边,这个满身伤痕的男人叫范明荧,他第一句话就要求去救其他人。

范明荧是福建人,在郑州换车时,两个陌生男人走上前说要给他介绍工作,随后连拉带扯带他上了新密的汽车,来到新密偏远小山村的采石场后,他发现自己同30多名苦力在一起,这些人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

马少钧迅速报警,此时,范明荧已经确定采石场在白寨镇。当晚7时许,马少钧随同39位民警及巡防队员赶往新密西腰村石料厂,一举救出30多名受害人,经查,他们多是被石料厂的老板骗来的。范明荧在指认打人当事人后不久死亡。此事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彻底查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