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63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卧底两个月 调查医疗利益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卧底两个月 调查医疗利益链
图中展示的是骨科器械,这种器械在进医院之后,医院加上利润点再卖给患者,价格又翻了一番。 晚报记者 马健 图
图中展示的是医疗器械,记者调查发现,器械代理商的利润很高,卖进医院价格更高得没谱。晚报记者 马健 图

新闻回放

时间:2004年3月15日~5月30日

医疗器械的暴利以及从中滋生的商业腐败该从何处得知确凿证据?要从记者变身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疗器械公司业务员,需要学习的东西不少。2004年,记者张志颖领受任务后,自当年3月15日起,开始寻找医疗器械公司业务人员的招聘启事,尝试应聘。

一名记者突然消失,为应聘背熟医院领导名单

“你在医院中有没有可靠的人际关系,如果有,请举出几家医院及其医院负责人的名字。”

“如果我们开一次行业购销会议,你能请到多少医院重要对口科室的主任医生?”

起初,面对医疗器械公司严格的招聘拷问,频频失败的张志颖很苦恼,但她必须要得到一个业务员的身份,才可能展开调查。在请行内朋友进行“技术指导”后,张志颖死记硬背了一些医院负责人名单,以及几家医院主要科室主任的名字。3月20日,张志颖成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骨科器械业务推销员,试用期为3个月,没有基本工资,业务做成后按比例提成。

从这天起,她脱离了郑州晚报记者的身份,也在正常上班期间和同事聚会中消失了。

业务员张志颖领了一张关节置换的手术光碟回家学习,并开始恶补人体骨科知识,直到可以背出人体206块骨骼的名字。“有时候你要比医院的骨科主任还要懂得多一点,对于一个骨伤病人,你要比医生更快地判断他需要几个孔的钢板来固定。”

进医院时,要仔细观察他们的骨科病号有多少,哪一类骨伤病最多,病房里的床位;对每一位骨科主任都应该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首先要了解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要对他付出真心;还要学会察言观色,他在咳嗽,你应该马上出去给他买咳嗽药。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业务知识”培训后,张志颖开始了跑骨科器械业务的生涯。

混熟于业务圈,深入生产厂家探访实情

她学会根据医生的要求,适当地将回扣进行灵活分配。如果需要请客,或者买礼品给医生,先给公司打报告。她确切调查出,医疗器械报价明晰包括给医生30%~45%的回扣。当时医院做一个价值1万元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手术医生可吃回扣4500元钱。

随后,张志颖的调查目标转向骨科器械的真正价值。15天后,张志颖混熟于业务圈,在医疗器械公司经理的带领下,深入到张家港市锦丰镇,此地为国内知名骨科医疗器械厂家集中地,手中的小型数码相机记录下的这些闪亮精良的骨科钢板,是由这些条件恶劣的厂家生产出来的证据。她发现许多加工厂的场地和卫生条件根本没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的甚至没有挂任何厂家的牌子。

在同医疗器械厂工人聊天中,她了解到骨科钢板的制造过程,一块骨科钢板的成本仅有10多元,一块小型钛板的成本几十元,工厂卖给各地的器械代理商,利润多倍,卖进医院价格会高得没谱。

为了落实出厂价,张志颖以替朋友寻找骨科器械代理厂家为由,深入金鹿医疗器械厂。这些厂家对外人都很警惕,张志颖事先做好准备,携带多家医疗器械公司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准备出示给厂家看。通过厂方报价和郑州市大石桥代理商报价的对比,代理商的报价高出了两三倍。

张志颖在稿件中列出人工股骨头的价格,医院进价为1万元的人工股骨头,除去医生4500元回扣、出厂成本、免费供应的部分手术器械,以及其他请客、业务提成和税费等,其真正价值在1000元左右。

对于患者来说,骨科器械在进医院之后,仍要被医院加上自己的利润点再卖给患者,那么这些骨科耗材到了患者手中时,又翻了一番。通过各种渠道的价格比较,患者从医院买到的骨科医疗器械的价格高出厂家供货价10至40倍。

目睹作假丑闻,医院院长要求虚开发票

4月下旬,张志颖又随一家公司业务员去驻马店某医院送手术用钢板,亲眼目睹了该医院院长要求虚开30%发票的事实。国家为了规范医疗购销,实行了严格的招投标制度。

然而,仍有个别医疗器械公司挖空心思。比如某医院招标,几家器械公司便联合起来做标书,互相透底价,一起帮助内部的一家器械公司中标。接着在第二次、第三次医院招标时,还联合起来帮另外一家公司中标。

“当一家医院招标时,先要找到他们的骨科主任,在递送资料时就要递上见面礼(大红包);接下来要找他们的器械科长递红包,业务院长的红包也不能少。还要打听到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红包送够,保准中标。打点医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所知道的一家器械公司为了攻下郑州一家附属医院的一个专家,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要花费的工夫不是你能想象的。每句业内人士的经典发言张志颖都记了下来。

在谈成了一笔医疗器械生意后,张志颖辞去了业务员的工作,将这段经历写成4个版的特稿,随后以医疗器械暴利及商业贿赂为主题,本报进行了一星期的连续报道。

稿件刊发后,在全国引起反响,河南省掀起整顿浪潮。在接受新浪网的独家专访中,张志颖仍不愿以正面示人,她说,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是谁。

做职业暗访记者,张志颖曾多次遭到恐吓,其家人也曾被曝光者抢去手机。

本版撰文 晚报记者 马静

日本人珠海嫖娼

河南人怒揭丑行

时间:2003年9月27日

新闻回放:

9月16日至18日,数百名日本男客组成观光团,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大肆买春。河南商人赵广泉目击了这场丑剧,首先向媒体披露真相。

随后,赵广泉得知有些日本的嫖客很多是教育系统的老师和学生,质问他们来此的目的,通过翻译的回答是:“我们就是来玩中国姑娘的。”

9月26日,本报记者专访赵广泉。

为调查落实赵广泉所说,晚报特约记者钟国于当日暗访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多名服务员证实,当天有个300多人的旅行团来消费,一名30多岁的女人指挥着大约600名小姐让日本客人挑选。并打探出,日本旅行团来玩就是为了找小姐。

本报道刊发后,即被数十家网站转载,数百人向本报打来热线,谴责此事。广东省珠海市公安机关展开调查取证,对涉嫌卖淫嫖娼场所和涉案人员进行清查,涉案酒店停业整顿。

为豫花品牌洗冤

河南面粉不再哭

时间:2004年10月25日

新闻回放:

10月10日,湖北省黄石市爆出河南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豫花牌面粉增白剂超标14倍的新闻后,黄石市工商部门全面清查所谓的“有毒面粉”,继而武汉、天门、赤壁的豫花牌面粉也惨遭围剿,河南豫花牌面粉有毒的传言便传向全国。

10月21日~24日,本报特派四路记者,分赴湖北、北京、郑州、驻马店,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独家披露此次风波的真相。

10月25日,本报以《哭泣的豫花——河南面粉湖北蒙冤事件真相调查》为名刊发4个版,揭示真相。全国知名网站纷纷转载,数千网友留言。

“豫花”从蒙冤停产到重新恢复生产,河南媒体的“呐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晚报的全面、权威、客观的报道,在此次风波中明显是扭转局面的“核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