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45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祖 “祭出”华夏同根
“炎黄子孙”的由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个祖 “祭出”华夏同根
炎黄二帝雕塑 资料图片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人文始祖,中华炎黄……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今年举办的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一曲悠扬酣畅、撼人魂魄的《黄帝颂》久久回荡,令所有前来新郑寻根拜祖的炎黄子孙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中华文化的许多优良传统可以追溯到炎黄二帝及其时代,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炎黄文化的继续和发展。在炎黄文化精神的感召下,黄帝故里从破旧不堪,到修缮一新,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炎黄文化节升格为拜祖大典。在全国乃至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为郑州乃至河南的经济发展架起了金色桥梁。

晚报记者 袁建龙 王军方

黄帝故里牵动多少“中国心”

说起黄帝故里文化研究的贡献,不得不提起新郑市为弘扬黄帝文化而奔走呼号的赵国鼎。目前年逾古稀的赵国鼎,1933年出生于始祖山下的新郑市辛店镇大汉窑村。源自始祖山的姬水河流经该村南边,饮水思源,他对始祖山和黄帝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

1983年秋,时任新郑县城关乡经联社主任的赵国鼎到海南省崖城县(今三亚市)学习考察,认识了该县政府的河南老乡黄豫根秘书。就是这次会面,黄豫根有了回老家拜祖的想法,一个多月后,黄豫根果然带河南村的9位乡亲来新郑寻根拜祖。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由于年久失修,残垣断壁,遍地瓦砾,杂草丛生,黄帝故里四合院是仅存的残垣……

寻根人带着遗憾走了,这让赵国鼎的心许久难以平静。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改变故里的现状,并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修复轩辕故里的路。由于长期痴迷黄帝文化并长期研究黄帝文化,当地人给他送了个绰号:赵黄帝。赵黄帝真不愧为赵黄帝,上北京找领导签字、到吉隆坡参加国际恳亲大会,为弘扬黄帝文化,他不仅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走出国门宣传故里文化。

与此同时,另一位新郑人——刘文学也在致力于黄帝文化的发展。1982年新郑县成立县志办公室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刘文学被任命为总编辑。那时,刘文学先后赴北京、南京等高校图书馆及周边的中牟、尉氏、禹州等地,查阅典籍、寻找黄帝的踪迹,搜集了30多万字的相关资料,为“黄帝生于新郑”一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赵国鼎和刘文学等一大批海内外学者为黄帝文化奔走呼号的同时,1992年3月12日,寻根拜祖(炎黄文化节的前身)开幕式在新郑电影院举行。各地寻根的炎黄子孙4万余人到轩辕故里参加盛大拜祖活动。

1992年至2004年,除了个别年份外,新郑每年都举办炎黄文化节,但在世界华人中的影响不是太大。

黄帝故里成为华人寻根圣地

2005年9月14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对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有着中华文明厚重承载的新郑来说,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天,省、市有关领导专程来到新郑黄帝故里景区调研,就黄帝故里开发建设做出明确要求:“拜祖大典要越办越好!”

随后,新郑市举行“黄帝故里新郑百万重金诚邀策划大家”系列活动,采用“以奖代酬”的办法,吸引全国上百家策划单位和职业策划人报名参加活动,收集到许多关于拜祖大典的“金点子”。

随着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2006年3月31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为省政协主办,郑州市政府、新郑市政府承办。这次拜祖大典着重突出了民族大团结及中华民族根脉文化和大河文化,并以拜祖为中心,以黄帝文化为主线,用黄帝文化精神去感染、号召全球华人实现民族复兴。

2007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4月9日,郑州市政府、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承办,主题为“万龙归宗祈福中华”的首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开幕,整个活动持续到4月15日。

从2006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为省级主办、郑州市和新郑市两级政府承办的大型活动。活动同时,郑州市和新郑市还精心筹备与大典相关的文化活动,其中就包括配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多次召开黄帝故里故都学术论证会、研讨会,和影响极大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

今年3月29日上午,河南省政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主办,郑州市政府和新郑市政府承办,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 来自全球各地的两万余炎黄子孙欢聚黄帝故里,畅叙亲情,共拜始祖。3月30日至4月5日,第二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举办。活动开幕式上,千名学生共吟黄河颂。此外,还举行了炎黄文化周展演、炎黄二帝塑像建设成就展、炎黄二帝知识展、百家姓知识展、全国炎黄旅游景区图文展、炎黄文化周民间艺术展等。

拜祖大典连续4年高规格举办, 境内外几百家媒体报道拜祖大典盛况,特别是央视的现场直播将黄帝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球华人的瞩目,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的数万名炎黄子孙聚首祖根圣地,共拜始祖,共缅祖德。

晚报派出大批记者报道拜祖大典

炎黄文化就是郑州的文化,作为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郑州晚报》,有责任也有能力将炎黄文化节报道好。多少年来,《郑州晚报》始终关注着炎黄文化节的发展,并对炎黄文化给予重磅报道,特别是新郑炎黄文化节升格为拜祖大典后,《郑州晚报》对炎黄文化的报道力量更趋突出。深入一线采访、查询历史典故、连线国内权威专家、对比专家观点……每当本报记者拿到炎黄文化方面的线索,都会想方设法地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努力把新闻做深做透做开做大,尽可能地提高炎黄文化的知名度,以推动炎黄文化不断向前快速发展。

每届拜祖大典举办前一个月,本报都要从各采访部门抽调出优秀记者,然后成立拜祖大典报道小组。本报除派记者蹲点拜祖大典郑州执委会外,还派记者长驻黄帝故里新郑,从不同角度对拜祖大典进行采访、报道。拜祖当天,报道小组成员分赴新郑入市口、新郑炎黄广场、黄帝故里百家姓广场、拜祖仪式现场等多个地方布点采访。历届拜祖大典中,本报的报道篇幅都是非常大的。今年的拜祖大典,本报派出近10名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采访到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次日,7个整版的新闻报道见报,精彩的文图引起很大反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