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57版: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报有关
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报道
一市场 “引领”价格风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一市场 “引领”价格风向
《郑州晚报》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报道
郑州商品交易所 晚报记者 马健 图

今年,已是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的第19个年头了,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规范化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市商品交易所一起,现货和期货并存成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和载体,“郑州价格”逐渐赢得了中国粮食市场价格体系“风向标”、“晴雨表”的美誉,国内外新闻媒体还给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中国第一市”、“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等评价。2002年12月,“郑州小麦”期货价格还被路透社列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报价系统。

郑州晚报对郑州粮食市场、期货市场的关注、分析和报道一直没有停止,在《郑州晚报》创刊6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探寻它们的建立和成长历程,记录它们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做出的积极探索。晚报记者 袁建龙

它的建立曾震动世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入市场调节的粮食也不断增多。如何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使国家能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又能使生产者和经营者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1988年,国务院成立了课题组,开展期货市场的课题研究,经过调查研究,确立了“先成立现货批发市场,再推出期货市场,最终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流通”的主导思想。

1990年10月12日,经过理论研讨和探索,我国第一个引进期货机制的规范化的国家级中央粮食批发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拉开了我国现代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的序幕,在当时成了我国市场经济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它向世界传播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会倒退,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因而,它的成立震动了世界,国内外主要媒体盛赞它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郑州模式”被广为借鉴

1991年3月,我国第一份粮食远期合同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签订,这标志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向期货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10月,我国第一部商品期货交易规则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诞生,1993年3月1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创办的我国第一家农产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开业,并于当年5月28日在全国首次推出农产品规范化的期货交易,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从现货起步,向期货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1993~2000年长达8年的时间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现货、期货两种交易机制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运作模式被称为“郑州模式”。“郑州模式”大大缩短了由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过渡的进程,同时促进了现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在国际期货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期货市场的成功模式,并被东欧、中亚和西非一些国家所借鉴。

“郑州价格”成粮市“风向标”

19年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形成的粮食市场价格,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调节供求、促进流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业界习惯称之为“郑州价格”,成为全国粮食市场的指导价格和粮食供求关系的“晴雨表”。

十几年来,“郑州价格”曾多次成功预测我国粮食价格将出现转折点,特别是2002年12月,路透社将“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列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报价系统,更凸显了郑州价格作为中国粮食价格“风向标”、“晴雨表”的作用。如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参考价格。一些国外贸易企业开始把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品种期货价格作为同国内洽谈贸易的参考依据。

被誉为“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农产品交易所”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功运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年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使节、专家、学者到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参观、考察。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数十家世界著名新闻媒体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做过专题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杰弗利·威廉斯教授等曾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他在1998年发表的《一个期货市场的崛起》的专题研究报告中,称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建立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农产品交易所”。日本关西农产品交易所、加拿大温尼伯期货交易所先后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结为友好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1996年加入了“世界期权协会”,1997年参与创建了“世界期货协会”,从而同世界50多家交易所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2001年,与郑州粮食市场一起经历了十几年风雨的郑州商品交易所脱离出来,现在已经形成多品种活跃的新局面,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4月20日,早籼稻期货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已基本健全,郑州商品交易所也形成了以粮、棉、油、糖大宗农产品为基础,兼有工业品的综合性交易品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008年共成交期货合约4.5亿手,成交金额15.6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了139%和163%,连续两年市场增长率超过100%。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发布的全球69家主要衍生品交易所2008年交易量统计报告显示,郑州商品交易所跻身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第13位,比2007年的第24位上升了11位,并以其139.2%的增速,被誉为“全球增长最快速的交易所”。在全球20个农产品及软商品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交易量稳居年度第一,强麦期货名列第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