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报运和国运同行 光荣与梦想齐飞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报运和国运同行 光荣与梦想齐飞
——写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60周年之际

新闻泛黄为历史,昨天又是今天的历史。裴昌庙街,这个已经被尘封为历史的地名,位于现在的管城区更新街29号居民院一带。

1949年7月1日凌晨,解放郑州的枪炮声已经沉寂了近10个月,新中国有如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即将横空出世。这天早上,在裴昌庙街入口处的一座小学里,郑州日报的编辑、工人在20多间简陋的平房里忙碌着,他们用手摇机器“摇出”了第一张用毛边纸印刷、油墨飘香的《郑州日报》,只有两名投递员的“发行队伍”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把3000多份创刊号报纸、把党的声音送达城市的角角落落……

从那时起,与共和国同行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开始了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与这座城市和市民相知相伴的旅程。今天,她迎来了创刊60周年的生日。

似水年华60年

就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前夕,一本16开、250多个页码、洋洋洒洒16万字的《郑州日报社60年》付印成册了。记者穿越时空隧道,谛听60年风云激荡;趟过历史长河,还原复制出“两报”60年的发展路径、重要节点和历史“靓点”——

郑州解放,百废待兴,郑州日报,应运而生。办报伊始,党报的使命感、责任感便“从一而终”:1949年7月13日,报社的第一篇社论就是《推进工作必须办好党报》。

1950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光照郑报,一代伟人苍劲有力的“郑州日报”报头开始启用。

报运国运,一脉相连。1961年1月25日至1963年10月22日,伴随着共和国三年自然灾害的阵痛,因经济原因,《郑州日报》暂时作别了她挚爱的读者!

1963年2月,当国民经济稍有好转,郑州市委决定,停办两年的《郑州日报》尽快复刊,复刊后改为《郑州晚报》,而令每一个郑报人没齿难忘的是,1964年12月3日,毛泽东主席再次欣然题写了“郑州晚报”的报头,一直沿用至今!

复刊后的《郑州晚报》曾经走过短暂的火红年代,但又在1967年1月被迫第二次停刊!

1980年,改革开放,春风扑面,晚报又迎来了第二春。1980年10月22日,《郑州晚报》试刊推出;1981年1月1日,《郑州晚报》正式复刊。让我们快速扫描一下《郑州晚报》二次复刊后留下的华彩乐章——

1985年1月,心中装着读者的郑州晚报社率先设立了最佳读者奖;1986年,《郑州晚报》选送的《让孩子给你打个分吧》首次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开河南省平面媒体之先河;1988年,本报作为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个“吃螃蟹”者,自办发行初试成功;1992年11月10日,郑州晚报新闻大厦奠基;1990年~1992年,印前激光照排的应用,使报纸印刷彻底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1994年伊始,晚报向读者报喜,本报发行量同比增长16.1%,广告收入全省第一,同年,《郑州晚报》跻身“全国读者喜爱的晚报二十佳”之列;1997年,全国报纸印刷质量评比揭晓,《郑州晚报》名列第六,1998年10月22日,以郑州晚报电子版为基础的中原新闻网创立……

进入新世纪,绽放新姿容。2002年5月30日,“郑州日报社挂牌暨《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改版、扩版”大功告成。从此,报社由起步时单一的四开小报发展到“两报一刊一网站”,即《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小樱桃》杂志、中原网,并拥有发行公司、印刷厂、物业管理公司等多个独立核算的责任主体,报业集团雏形显现。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喜迎报社60华诞之际,佳音再传:历经改革、整合,新组建的传媒集团又将启程!

薪火相传60年

有心人粗略统计过,如果把60年间出版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张张相连,可以环绕郑州城区近千圈。一圈又一圈叠加的报纸,记载的是这张报纸与这个城市的风雨同舟;一代又一代的郑报人执“火”相传,这把“火”就是郑报人不变的基因,永恒的使命:党报的社会责任感!

回放60年间报道过的重大事件,郑报人可谓笔下有风云,纸上传捷报——

1949年10月23日,新生的《郑州日报》为一周岁的新郑州而喝彩,刊发了热情洋溢的社论《新郑州颂》。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从此,记者的笔和镜头不断摄录着郑州的变化:“本市将成为纺织工业基地”、“国营油脂化学厂破土兴建”、“市自来水厂昨日正式送水”、“郑州热电厂工程移交生产”。

1954年11月1日,省会西迁郑州,本报配发了《欢迎省会迁郑》的社论……

回放60年间报道过的重大事件,郑报人可谓不辱使命,努力再努力——

1998年8月,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本报特派记者领河南新闻单位之先,奔赴抗洪抢险前线武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两报”联手,在第一时间飞兵入川,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履行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回放60年间报道过的重大事件,郑报人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关爱、肯定和鼓励——

2008年3月2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一份批示中殷切寄语:“希望日报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报纸和网络质量水平,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努力提高郑州日报社的核心竞争力”; 同年8月18日,王文超又对日报“解放思想大讨论”宣传报道给予高度评价:“郑州日报开辟《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专栏,连续推出5篇评论员文章,组织县(市)区专访,有力发挥了党报宣传主阵地作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对“两报”报道,更是宏观把握,微观指导,事无巨细,亲身力行。无论是2007年推出的“科学发展观系列评论”,还是今年策划的“决战二季度,全力谋发展”等专栏,丁世显都要与报社编辑记者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而尤其让郑报人难以忘怀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长春、李克强两任省委书记对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频频关注,切切指导。1995年4月,李长春同志在省新闻工作研讨会上坦言:“《郑州晚报》办得不错,我天天看。”由此,我们的报纸获得了“省委书记每天必看”的殊荣!

翻阅半个多世纪以来泛黄的报纸,无论镜头怎样叠加和回放,显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怀旧,而更多更深的是一种昭示!

铁肩道义60年

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更能体现一代又一代郑报人始终不渝的职业操守和敬畏感。时光荏苒,过往的新闻依旧可以信手拈来,灿烂如昨——

1992年10月29日,《郑州晚报》头版刊发批评稿件《“燕蓉园食府”曝出一桩丑闻,经理张某唆使人员对顾客施暴》,轰动一时。本报记者编辑面对恐吓电话,无所畏惧,顶着压力,对事件进行连续报道,直到燕蓉园停业整顿。

2000年1月28日,本报两位记者遭遇“突发事件”,一名歹徒在京广路与陇海路交会处,手持炸药包行凶作案,记者迎着危险上,拍下了民警保护群众,制伏歹徒的机警行动,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组《迎着炸药包扑上去》图片报道获得当年全国新闻摄影一等奖。

2005年12月6日,《郑州晚报》以长篇通讯的形式推出了“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先进事迹,迅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省委书记徐光春盛赞:“洪战辉是在中原大地成长起来的具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青年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认真向他学习。”当年,由晚报率先推出的新闻人物洪战辉获选央视感动中国人物。

2008年9月15日,《郑州日报》连续强势推出《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系列报道,这一新闻策划在绿城再次掀起冲击波。2009年3月16日,由日报推出的陇海大院典型被评为“温暖2008河南爱心集体”。

焦裕禄、任长霞、朱和平、李隆、李剑英、竹卫东、王玉荣……这些出自郑报人笔下的时代楷模,无不唱响着蓬勃向上的正气歌,散发着真善美的弥久芳香!

继往开来谱新篇

上世纪90年代之后,省会乃至全国媒体,竞争加剧,狼烟四起。“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郑报人的不二选择!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媒体大战,郑报人卧薪尝胆,瞄准新愿景,义无反顾地选择大发展,并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作为实现“飞天”业绩的最重要“芯片”。

2008年以来,秉承“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经营为中心,奋力实现报社发展新跨越”的新思路,郑报人把全身心打造传媒集团这一旗舰作为“第一目标”,矢志走报业产业化、集团化之路,力争经过3年努力使之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力的报、刊、网等媒体互动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如今,战略大目标,蓝图绘就,目标明确;战略大出征,“五指成拳,梦幻组合”——

“牢记党报神圣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服务中心工作,全力促进事业发展”。这是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永远的职责。在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日报确定“坚守导向,服务大局,改革创新,跨越发展”总体思路,3年后,日报经营总收入超6000万元。

秉承“用新闻纸建设郑州”的办报理念,立足于“办成一份中原地区有影响力、有责任感的主流都市媒体”既定目标,郑州晚报当仁不让。为此,晚报把今年的主攻方向锁定为“晚报策划年”。前不久,晚报独家策划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报道,一炮打响,响彻中原!

“作为郑州2009年文化建设头号工程,中原网要建成规模最大、装备最齐全、影响力最强的一流地方新闻门户网站。”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对中原网提出的明确要求。

印务发行中心是我市第一个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未来的印务中心将占领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全品种、全流程的制高点。

6月24日,就在郑报人迎来60周年喜庆节日前夕,由郑州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漫画杂志《小樱桃》仿佛“报春花”,翩翩飞入全国小朋友读者视野。这份杂志的问世意味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它是历史上第一本以我国原创漫画明星命名的杂志,也是郑州日报社实施跨行业、跨领域发展而走出的坚实一步。“要帮扶小樱桃的工作,使其做大做强”,这是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重托;“要办好,把它办成国内一流的期刊”,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的厚望。

投资1亿元、定位于社会公共文化产品的“党报多媒体信息港”工程,也被列入今年全市重点项目工程。

《晚报文萃》继续在“导向正确、格调健康,搞好经营,扩大发行”的轨道上前行,志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由报社全额出资组建的郑报置业有限公司“试水”房地产业,开始了报业多元化、跨领域发展探索。

…… ……

一池春水,万缕金波,与时俱进,踏平万仞。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坚信,只要郑报人用坚强的脚步丈量发展的里程碑,用创新的智慧激活发展的弹跳力,就一定能续写出光荣与梦想齐飞的新篇章!本报编辑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