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9版:文娱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顺溜的死跟我有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我的兄弟叫顺溜》热播 导演花箐接受采访声称——
“顺溜的死跟我有关”

摄影出身的导演花箐,第一部电视剧作品就创造了上半年收视纪录——《我的兄弟叫顺溜》成为最受欢迎的剧集。这部将王宝强、张国强再次撮合起来的电视剧,打着“强强联合”的口号,竟然被谑称为《士兵突击前传》。搞笑的台词、个性化的人物,以及悲剧的结尾,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日前,导演花箐接受媒体采访。

网上有批评

其实心里很高兴

主持人:怎么想到让王宝强演?

花箐:公司拿来的时候,第一眼一看宝强最合适,制片人大概在开拍前8个月就找宝强的经纪人,把他定下来,然后再找其他的演员。

主持人:议论越多,争论越多。对网络上《顺溜》的意见你会关注吗?

花箐:我回家会打开电脑看一看,看人家说好或者不好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它会不断提醒你,不能人家说不好你就不接受,这样可以使你下一部戏做得更完善。而且没想到现在有这么高的收视率,那么多人关注,还是挺开心的。

主持人:网络对很多细节的要求会不会让以后的电视剧制作水平提高呢?

花箐:对,这个我会。作为导演一定要清醒,我这次也有问题,时间太紧了,没有时间回过头来找问题,下一次一定要有时间的空余。

主持人:有的网友说是抗日版的《武林外传》,还有说是战争轻喜剧,你怎么看?

花箐:我不认为,《武林外传》我没看,但是《顺溜》整个是一个清新的,那群新四军将士在那个年代对革命充满着豪情,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可能明天就牺牲了,今天依然充满着快乐,没有那样悲情,说要牺牲还是怎么样,更多的是战争时那群人的状态,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我不认为它是戏剧,也不认为它是《武林外传》。

顺溜的死跟我有关

我性格很感伤

主持人:刚才你也说到一点,该剧开始很多是让人笑的,走着走着往悲剧走,一般的电视剧会照顾观众,讲究大团圆,你为什么不这样呢?

花箐:这跟我自身有关系,我有时候是挺感伤的一个人,觉得让人悲一点会更让人往前冲,这跟我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宝强”最后牺牲的戏,新四军全体战士给他送葬,那是我最想要的,那种东西会给人心理有一种震撼,《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戏是从你心里讲的,当他要凋零的时候会激发自己前进。

主持人:这个电视剧一开始就讲到顺溜是和狼一起长大的,这有什么特别的?

花箐:这是编剧赋予的,他是一个猎人的儿子,母亲生下他就死了,那时候只有羊奶,父亲又要打猎。这个戏很多这方面的都被我剪了,因为插不进去,我希望更多的让人看到顺溜的成长,这个东西一放进去大概有两集的量,被我生生给剪了。这是为了交代他的野性,比如说吃鸡不吐骨头跟他野地出生有很大关系。狙击兵一般好像都有这种特点,我翻了一下书,一般出身都是猎户、护林员,天性忍耐孤独的个性,而且很孤霸。

没看过《士兵突击》

王宝强越来越自信

主持人:王宝强很高调地说2009年他叫顺溜,意思是终于摆脱许三多的影子了,也有观众议论,顺溜一咧嘴还是许三多的牙,这种极端你怎么看?

花箐:我觉得还是演员的本质,不可能演员一演这个就把那个没了,这是人本身具有的,这是天生的,不可能说王宝强的牙没有了,让他不笑了,只能发现人的长处。

主持人:你从最开始接这个戏的时候,会不会对用王宝强和张国强有重复性的担心?

花箐:没有。我刚才说了《士兵突击》我没看,只是这两个演员巧合在一块儿,因为每个导演拍的都不一样,我从来没有这个担心。

主持人:我想听听你对他们俩在表演上的评价。

花箐:宝强现在越来越自信了,他是一个能有好多想法、好多不同方式的人,而且很执著,他经常会为自己哪儿像不像、真不真实在那较劲,他特别认真、执著。国强是那种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的演员。

《顺溜》收视“顺溜”

细节“不顺溜”

●顺溜经常端着狙击枪搜索敌人,他那个瞄准镜是多少寸的,莫非是IMAX(意为最大影像)?

●日本狙击手和顺溜的狙击枪都兼容三八大盖子弹,大概是四核的CPU。

●陈大雷一人打死100多个日本鬼子,顺溜杀了70多个,松井联队长说八年抗战被陈大雷的部队消灭了300多人……两人杀了1/2强,抗战为什么要打八年?

●陈顺溜每次领好几吨子弹,只消灭70多个,他应该改名叫“暴强”。

●顺溜的战友冒着枪林弹雨捡子弹,不幸中弹,顺溜马上反应:是狙击手干的……嗯,那个狙击手是“王暴强”演的。

●三刀湾阻击战,可以看见一个战士的指甲保养得很好,跟梅超风的差不多长。

●“暴强”同学还会暴走,经常步行数百公里水米不打牙。

●李欢部队的门口有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国民党军陆军五十五师”——为了这部剧集,编导先穿越到了过去,改了“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白刃战的时候看见龙套挤破血浆袋。

●小黄庄之战后一个星期,开会总结的时候说“三天前”。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