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省文化厅、常香玉基金会主办的纪念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5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办,李树建、汪荃珍、王慧、李金枝、荆桦等豫剧界名家及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如玉出席了座谈会,一起追忆了豫剧大师常香玉光辉的一生。在会上,有专家及戏迷提出,为更好地弘扬常香玉精神,应在郑州修建常香玉纪念馆或塑像。
晚报记者 杨宜锦
常香玉已成郑州文化名片
著名戏剧评论家荆桦曾和常香玉共事多年,他表示全国戏剧界有16万从业者,唯有常香玉大师获得国务院“人民艺术家”称号,在此之外,只有著名作家巴金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著名剧作家老舍被授予“人民剧作家”称号,因此常香玉获得这个称号不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河南人的光荣。常香玉的奉献精神一直被人提及,一生勤俭朴素的她去世时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那件黑呢子大衣已经穿了40年;当年捐飞机时常香玉年仅28岁,而且当时他们一家5口挤在一间低矮潮湿的屋子里。荆桦认为常香玉是位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在艺术上的成就更是高人一筹,对于自己的唱段一直精益求精,每唱必有创新。如今常香玉已经成为郑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他建议在郑州建座常香玉纪念馆或塑像,以便后人更好地缅怀常香玉大师并弘扬其精神。
建常香玉纪念馆是专家和戏迷的愿望
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也深情回忆起了自己2003年在北京奥运工地和常香玉大师一起演出时的情景,作为当时活动的主办者,李树建称当时常香玉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但当天她仍然准时赶到了演出场地,而在临上场前还流了一裤子的血。如今常香玉大师北京演出时拿的话筒还保存着,如果要修常香玉纪念馆他会把话筒捐献出来。现场一位戏迷是常香玉生前十几年的老邻居,她表示建座常香玉纪念馆也是戏迷们的愿望,如果要建常香玉纪念馆,她也会提供资料。
常香玉的小女儿、如今是常香玉基金会理事长的常如玉,回忆起母亲生病期间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不禁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当年常香玉对她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常如玉却不愿学戏,为此母女两人十年间不再联系,2002年父亲陈宪章逝世后常如玉从美国回来陪母亲,这时她才体会到了母亲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无比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