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关注法桐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3厘米粗长到抱不住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从3厘米粗长到抱不住
昨日,市民徐田州找到了当年和哥哥一起栽下的小法桐,50年过去了,站在大树下,徐先生感慨万千。

老一代林业工作者讲述栽种法桐过程

每个树坑都有严格标准,市领导亲自拿着钢条量

“那些法桐买回来的时候才3厘米粗,精心护理了一年才养活,就跟个孩子似的。”“我们单位负责种了人民路上的部分法桐,每到周末我都会去看看我种的树。”昨日,晚报寻找为人民路种下“绿色隧道”功臣的征集信息一刊发,市民纷纷拨打晚报热线提供线索,许多种树人给记者讲述种树故事,带记者去看当年种下的树。晚报记者 李丽君 实习生 孟丽君/文 晚报记者 王梓/图

“种树不像盖房子,房子扒了一年能再建,养好一棵树需要更多时间和爱心”

昨日上午10时,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来到晚报,他就是晚报昨日报道的“大雨中小法桐被冲向金水河,兄弟俩踩着泥水护树”中的弟弟、65岁的徐田州。徐凤州老人由于腿不方便没法出门,在徐田州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徐凤州老人家。

“树长那么大不容易,种树不像盖房子,房子扒了一年就能再建起来,养好一棵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爱心。”这是76岁高龄的徐凤州老人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老人是1951年省林业厅从开封迁到郑州时来郑的,当时在郑州林场工作,负责培育树苗、造林,算是郑州第一代林业工作者。

“现在法桐长得已经抱不住了,当时买的时候直径只有3厘米”

“1954年,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当时的省政府定在人民路和金水路,老新市区的衔接使得人民路、金水路成为当时郑州最繁华的地方。”徐凤州老人说,为把人民路和金水路建设成为景观大道,选择栽植什么品种的树木作为行道树尤为重要。当时主管城建的市领导和当时省农科院的领导经过研究和规划,最终决定栽植法桐,法桐适应性强、生长快、易修剪、遮荫效果好、病虫害少的特点赢得了大家的认同。

老人说,现在法桐长得已经抱不住了,当时买的时候直径只有3厘米,每一棵要几毛钱。“这几毛钱在当时已经很贵了,为了降低成本改成买法桐树条,在苗圃里培育成树苗。”

“每个树坑都有严格标准,市领导亲自拿着钢条量”

“当时我们在要栽植的地方画上一个树坑圈,平均5米一棵的间距,然后由负责的单位挖坑,坑挖好后我们检验,合格的发树苗,再由负责承包的单位种上。”老人开始一边比画一边给记者讲述当年种树的过程。可是种树为什么还要验坑呢?老人严肃地说:“那可不是?当时做工作都是非常认真的,挖树坑是有严格标准的,市领导还用一根钢条做标尺,一个坑一个坑地认真验收,不达标的重新返工。”

“真的不容易,从挖坑到验收发树苗,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严格的还不止这些呢。徐凤州老人说,浇水也很有讲究:“树种下填土的时候,要在土填到一半时浇两桶水,树种好一般是一个月发芽,这一个月内要浇水3次,随后是一个月浇一次水。真的不容易,从挖坑的大小、深浅,到验收发树苗,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老人说,经过市民一年的精心养护,人民路上种下的法桐树90%以上都成活了,“长了55年,现在枝繁叶茂不容易”。

在采访中,徐凤州老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容易”。最后他说,砍一棵树可能需要几分钟,但是长一棵树却需要几十年。“非要动不可吗?如果这树没了,我们都会心寒的”。

QQ主题聊

本周群主 詹莉莉

人民路上83棵法桐要为地铁修建让路,连日来,本报连续报道了这一新闻。晚报QQ热心网友对此热议,并提出宝贵建议。

CC:说到树的事情,让那些赞成移树的人也反思反思,为什么今年天气酷热得反常?难道跟环境就没一点关系?

104路电车:二七广场站和市体育馆站距离较近,两站可以合为一站,并把站点改道在北顺城街、人民路、商城路交叉口的“百盛”商场旁,这样人民路上的法桐不就保住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