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种树功臣”追踪
1974年一个工程要挖地道
“指导思想就是树不能动”
□晚报记者 李丽君 实习生 孟丽君
本报讯 昨日,市民愚桐打来电话,表示他和周围的许多朋友都不希望人民路这条迎宾路被破坏。
而晚报寻找种植人民路法桐功臣的信息一刊发,许多读者来电提供线索,更有七八十岁的老功臣们亲自来到晚报讲述当年种树的故事,“作为市民参加植树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中医学院一附院附近的法桐
是市建委的老同志们栽的
昨日上午,家住伏牛路、今年76岁的马骧老先生来到晚报,“中医学院一附院附近路东路西的法桐都是我们单位栽的,我们不是什么功臣,仅是参加了这个工程,作为市民参加植树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一进门,老人就这样说。
提起当年植树的事,老人至今仍感到非常自豪,“当年我在郑州市建委工作,法桐是1954年春天栽的。”老人说,那时人民路要建成迎宾路,而一附院附近植树的工作交给了有着专业技术的建委,“当时还对各单位栽的树进行评比,我们栽的树成活率百分之百,获得了先进单位,还发了锦旗呢”。
老人还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就是在1974年的时候,他参加了一个工程,“那个工程也要挖地道,从省里到市里都非常重视,指导思想就是树不能动,哪怕碰住旁边的树根都不行”。
今年74岁的植树人
领着孙子去看亲手栽的树
谢荣国老先生今年74岁了,家住桐柏北路开元小区,他也是当年在人民路上种法桐的功臣之一。昨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谢老先生。
谢老先生声音洪亮,给记者讲述了他和同事当年种树的情况。“那是1954年,我还在省财委会工作,办公地点在省政府3号楼,当时我们单位承包了人民路上40多棵树,还有河南饭店附近的一部分植树任务。”
后来因工作需要,1958年以后谢荣国就调到西郊的工厂里去了,但是每个周末他都骑着车到人民路,去看看他曾经种下的树长得如何。“前一段我带着孙子去那里,告诉他,你看看这都是爷爷过去种的树,他就抱着树,说爷爷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