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1版:第一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许昌旅游“发力”中原
lsz0907145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许昌旅游“发力”中原
许昌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
大鸿寨风景区

谈及旅游强市,许昌在业内外原来并不被普遍“看好”。“有听头,没看头;有星星,没月亮。”这是不少人对许昌旅游留下的最初印象,甚至当地政府部门前些年在媒体面前也一直保持着“刻意”的低调。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9中国十佳宜游城市”等先后花落许昌,当地旅游才开始走进省内外乃至全国媒体的视野,并逐步引起业内外关注的目光。尤其是今年全省旅游立省动员大会之后,许昌市委、市政府旅游立市战略的率先提出及在工作部署中的动作反应之快、力度之大,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7月16日,在许昌荣膺“全国十佳宜游城市”之际,记者专程前往许昌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晚报记者 郑学春 贾晓娜

旅游局长职位曾受冷落

马法友,许昌市旅游局局长,许昌旅游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记者当天在许昌见到马局长时,他刚随同省领导从西欧考察回来。据介绍,2001年,他从市委政研室主任岗位调任市旅游局局长一职时,内心是“一百个不乐意”。因为当时许昌旅游还“名不见经传”,以至于市旅游局局长这个职位也备受冷落。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境况下,马法友与他的助手们从市政府老办公楼3楼走廊尽头处卫生间旁的两间办公室起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振兴”许昌旅游的艰难起步。

许昌,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南大门。三国文化、鄢陵花卉、禹州钧瓷、许昌人遗址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许昌旅游铺下了牢固的根基。因此,许昌也被称为“历史老人最喜爱的一枚文化印章”。从2002年开始,许昌市委、市政府就把发展旅游业提到了优先快速发展的日程: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营造发展大旅游的社会氛围,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许昌旅游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开发建设以曹丞相府为主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以花都温泉度假区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神垕古镇为主的体验旅游产品等,逐步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知名旅游品牌。

许昌旅游,也由此开始走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创优:八年内功一朝发力

当天下午,许昌市主管旅游、文化、教育的副市长秦春梅也接受了记者采访。

秦春梅说,许昌城市虽然不大,但旅游资源特色十分鲜明。2001年,市里依托许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出了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创建工作;2004年,许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随后,创建工作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及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相继花落许昌,令许昌名片聚集效应横空突显,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7月,许昌又跻身2009中国十佳宜游城市,成为河南唯一入榜城市。

“其实,这一系列荣誉和称号的获得,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一荣誉的获得是许昌城市旅游品牌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全市上下长期以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对许昌市8年来开展创建工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度肯定。这对许昌旅游品牌的推广、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秦春梅说。

据悉,许昌创优工作开展8年来,仅联席会、动员会等就开了49次之多,“许昌旅游现在开始发力,其实是厚积薄发、苦练内功的结果。”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许昌旅游。

三张金牌名片引来游人如织

据许昌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延伟介绍,许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灿烂辉煌,钧瓷瑰宝誉满中外,花卉生态异彩纷呈,是知名的曹魏故都、宜居花城。近年来,许昌重点打造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张城市名片。

目前,该市围绕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连片建成了中国首家曹魏风情立体互动人文景区——曹丞相府及关羽千里走单骑始发地——灞陵桥景区、关羽在许昌的宅院——春秋楼景区等,此外,还有以展示三国文化为主题的许扶运河文化公园、许都公园等。

在休闲之旅方面,依托7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形成的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建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露天温泉——花都温泉度假区及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等,加上目前正在建设的面积达10万亩的名优花木科技园区等,许昌已成为中原知名的花卉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形成“让生态承载旅游,让旅游激活生态”的良性发展格局。

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也是备受外地游客热捧的旅游线路。神垕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是钧瓷的原产地和发源地。当地以禹州市被定为首批全省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正在改造提升AAAA级景区——钧官窑址博物馆。

此外,许昌在发展第二产业中还十分注重融入旅游元素,使工业设计、生产、营销过程也成了一道旅游风景线,目前已拥有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瑞贝卡发制品公司、许昌卷烟总厂。“旅游企业已达80家,其中星级酒店16家,另有在建和即将开业的五星级酒店3家,地方特色美食更是随处可见,许昌已成为中原旅游新的热点城市之一。”

模式独特:城市当成景区建

除了浓郁的三国文化、神秘的神垕古镇和花香四溢的花卉林木基地,初来许昌的人都能感觉到,进入这个城市就宛如进入了一个大的景区一样。林荫大道,垂柳依依,遍地花香,满目荷池,漫铺在蓝天白云之下……整座城市因旅游而彰显出美丽与激情。

对此,秦春梅副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昌在城市创优与推动旅游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独特模式——“用创优带动旅游,让旅游促进创优,将整个城市当成一个景区来建设。”她认为,许昌因旅游而闻名、借旅游而发展,就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例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昌近年来发展旅游产业的脉络正是基于以上思路和模式。秦春梅认为,发展旅游业既是一个产业提升工程、环境创优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秦春梅表示,今后,许昌市还将在引进专家、培养人才、继续办好“花博会”“三国文化周”“钧瓷文化节”等大型节会的前提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许昌旅游立市战略规划,继续擦亮许昌旅游三张名片,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拉长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记者在一份2009年许昌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目录上看到:许昌市还将在高速公路路口处建设被当地形象地称为“城市客厅”的旅游服务中心;曹丞相府布展及魏武游园的旅游综合开发,将使当地曹魏文化更加凝重鲜明;鄢陵花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的扩建,将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

“许昌今年确定的14个旅游文化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2亿元,是2007年以来计划投资最多的一年,且目前项目进展相当顺利。”李延伟说。

“中原之行许昌起程”有望成真

作为市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该局纪检组长解淑云对许昌旅游也有很多独到的看法。她曾较早提出“郑许联动,旅游先行”的建议。

解淑云认为,发展区域协作,是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大形势下,郑州、许昌两市应发挥地域相临、交通便利、产品互补等优势,加快实施空间对接和产业对接,此举对于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别是推动郑许两地乃至全省旅游业发展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按照她的想法和措施,许昌毗邻郑州,生态旅游优势非常明显,是休闲度假的理想花园。同时,许昌在三国曹魏文化方面,在全国都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也是河南文化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神垕古镇所代表的钧瓷文化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而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城镇人口多,往来人流量大,是在中部地区最大的人口、物资集散地,其代表性旅游产品——少林寺、拜祖大典等世界闻名。郑许两地通过旅游联动和整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会极大地丰富两地旅游产品,并最终形成“郑—汴—洛—焦—许”为核心的中原经典旅游圈。

而解淑云的这些想法,可以说与当地领导的认识不谋而合。秦春梅副市长也表示,旅游经济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眼球经济,必须大力开展市场宣传和推介促销。要围绕三张名片的目标定位,盯住重点人群、重点地区以及境外游客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介。“在省内方面,要以生态休闲游为目标,盯紧郑州及周边城市游客及过境游客,与大型旅行社结合,着力引进旅游大巴、游客专列等,以实现游客市场的新突破,将许昌打造成一个享誉四海的知名旅游城市”。

也许,终有一天,当有人问起“河南旅游该先去哪里”时,选择“中原之行,许昌起程”,将会成为人们的共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