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6版:郑州帮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换客
有人招领身份证,有人寻找身份证
好心人,我女儿考上大学啦!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好心人,我女儿考上大学啦!
2005年本报阳光助学行动牵线资助的女孩家人,打来电话报喜

□晚报记者 董占卿 实习生 孙楠楠

本报讯 “太感谢郑州晚报、张豫生老师和尚老师了,如果没有你们,也没有我女儿今天的好成绩!”昨日,家住新郑市薛店镇的刘先生来电激动地说。

阳光助学帮助他们找到资助

“是郑州晚报吧,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没有你们的帮助,也没有我女儿今天的优异成绩。”昨日上午,家住新郑市薛店镇的刘先生来电激动地说。原来,2005年,本报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专门开辟名为“阳光助学行动”栏目,为困难家庭和热心人士架起一座爱心桥梁,通过热心人士的资助行动,帮助困难中小学生上学。而家住新郑市薛店镇的刘先生,当时家中有癌症患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孩子上学的费用,一分钱也无法筹集到。当时,镇上有人告诉他,郑州晚报专门有帮助困难中小学生上学的“阳光助学行动”,让他去试试。于是,刘先生就拨通了晚报阳光助学行动的电话。

刘先生说,他报名后,参加一个周末的资助见面会。当他带着两个孩子到了现场时,由于当天被资助的人去得多,无奈没有结成合适的资助对子。“临走时,晚报记者告诉我说,他们会帮我寻找到资助人的。”刘先生说,回家不到一个星期,经晚报记者牵线,帮他的孩子寻找到了两名资助人。一位是家住燕庄的张豫生老师,一位是家住尚庄的尚老师。在两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如今大女儿刘佳已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上了大学。

两位教师的资助给了她考大学的勇气

刘先生还说,如果没有“阳光助学行动”,没有爱心人士的资助,有可能女儿的前程就会被耽搁。在这几年内,他虽然没有见过资助孩子的尚老师,但尚老师仍在给孩子学费;而家住燕庄的张豫生老师,每年都要给孩子刘佳学费,有时1000元,有时几百元。正是这些无私的帮助,给了女儿学习上更大的勇气和劲头,还给了孩子一个上大学的愿望。刘先生说:“我和我的家人,感谢郑州晚报,感谢记者,感谢资助孩子的张豫生老师和尚老师。祝晚报越办越好!祝好人一生平安!”

“今年,我女儿刘佳以603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刘先生激动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