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国内四大家族占据河南市场
葡萄酒本土品牌蓄势待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正在逐步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当我们在郑州各大商场、超市转一圈,会发现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四大家族占据着绝大多数的柜台,而民权等本土品牌则少之又少。我们不禁要问,位于黄河故道产区传统葡萄酒生产大省的河南葡萄酒在哪里?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中国葡萄酒行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为进口葡萄酒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河南葡萄酒产业在这十年间却步履沉重,跌入了空前的低谷。是迎头赶上,还是就此沉沦?河南葡萄酒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唯有放眼全国,审视自身,才有可能重现辉煌。晚报记者 谢宽
河南本土的“民权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葡萄酒消费品牌集中度非常高,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四大家族占到了全国葡萄酒销量的50%以上。
而反观河南葡萄酒产业,或许只能用“令人堪忧”四个字来形容。自2005年的西华葡萄酒曝光,到2007年的民权葡萄酒曝光,这两个在河南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区生产销售情况江河日下,经营状况雪上加霜。尤其是民权葡萄酒产业,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葡萄酒产量1.34万千升,同期下降51.8%。
河南省具备做强做大葡萄酒产业的条件,记者在河南酿酒工业志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原民权葡萄酒厂(现为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四家葡萄酒企业之一,有着51年的历史,曾经缔造了‘长城’、‘民权’等响誉大江南北的品牌,产品屡获殊荣。曾几何时‘民权’牌葡萄酒誉满神州,香飘海外,给黄河故道边的豫东民权县带来了鲜花和荣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民权拥有葡萄原料基地数万亩。‘想活九十九,常饮民权葡萄酒’的广告语琅琅上口、家喻户晓,民权曾为葡萄酒而骄傲。”直至今日,岁月无情,市场无情,今天的河南葡萄酒已远远被人甩在了后面。
省酒协办公室主任岳晓声指出,民权葡萄酒厂从建厂到如今,可以说是河南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缩影,称之为“民权现象”。其背后更值得行业内反思的是,作为本土品牌,而且拥有半个世纪历史的企业却不能与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外来品牌竞争。何处于此?
审视本土制造的品牌缺失
从传统的角度去思考,客观来讲本土品牌葡萄酒企业之所以被甩在后面的原因,不外乎是缺乏竞争力、管理落后、营销手段匮乏等几个方面,而这种说法也在业内被很多学者所认可。“一个企业的成败得失,不就是在于此吗?”
此外,有位专家曾评价,河南本土品牌在品牌的运作过程中,同时遭遇着内讧的尴尬境地。他说:“河南葡萄酒业已经历了太多的内耗与悲哀。如果企业之间仍然一味相互拆台,那也许还没到‘狼来了’的那天,自己已经在不负责任的恶性竞争中消亡。”
种种说法,不得不承认,河南葡萄酒业确实没有走上正规。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强加于硬件设备的改善与软件的提升上。实际上,河南葡萄酒企业既不缺乏卖点,也不缺乏人才,所缺乏的是将葡萄酒融入本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和平告诉记者:“中原拥有着千年的历史,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提起河南的企业,似乎外地人并不感‘兴趣’。不能说河南的企业不好,比如说漯河的双汇、许昌的瑞贝卡等企业都是在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那么本土葡萄酒品牌缺失的原因就在于河南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和整体形象。例如,2007年2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部分生产劣质民权葡萄酒及饮料的厂家。民权牌葡萄酒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国内外的葡萄酒市场几乎全部为民权葡萄酒封死了一扇门。这就是形象的消亡。”
本土市场 含苞欲放终有时
“我在河南驻扎了十几年,作为新兴的河南人,我认为民权现象,看似只是一个企业变化的过程,但背后却升华为一个地区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河南现象。”作为资深的酒业营销人, 河南聚陆公司总经理余亿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河南企业要发展,品牌并不只是靠广告宣传就能占据市场,是需要企业的文化与地区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共性,然后整体地塑造形象,最后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当然这其中不能缺少硬件设施与软件的提升。”
也正如他所说,河南葡萄酒虽然处于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企业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探索努力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河南葡萄酒有必要紧跟行业脚步,从全国葡萄酒发展的整体趋势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综合来看,河南的葡萄酒市场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从消费风气到市场氛围都远未成熟。但这种不成熟并非意味着葡萄酒在这里前途暗淡,相反,在酒类消费能力巨大的河南市场,这种不成熟意味着更多的淘金机会。